無印良品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成了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導師之一,它帶來了懶人沙發、超聲波香薰機、微粒子頸枕和壁掛式CD 機——這些在導購部落客口中「能提高你生活質量的東西」。無印良品展示了「生活需求可以被照顧得如此無微不至」的那一面,並且很多都是通過出色的工業設計完成的。
這家公司的產品還有一個特點:因為門類繁多,消費者可以慢慢「升級」自己的花費。一開始,年輕消費者的「入門」產品是文具——價格十幾元,隨著他們邁入社會,開始工作,升職加薪,他們選購的產品從文具擴展到了美妝日用品,再到服飾。有了自己的空間和家庭之後,可能會繼續買居家用品(如清掃系列、收納用品和床上用品),甚至是家具。
在無印良品的設定裡,那些一開始只買筆的入門消費者中,一部分總有一天能成為單次消費較高的人。
另外,它的理念在中國市場有比較獨特的賣點,也是它敢拿出1.2-2倍定價的原因。「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和許多商品Made in Japan的標記對於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比較特別——這種距離帶來了一種稀缺而高級的感覺,消費者可能會更願意為之買單。
25 歲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Nina 談到第一次逛無印良品「印像很好」。她說:「原木色的主色,Logo 是暖紅色的,這些細節其實是國內品牌很少設計到的」。「精緻」、「注重細節」,她這樣形容無印良品給她的感受。
相比之下,日本本土的日用雜貨和家具品牌很多,並且平均水準也比較高,消費者在選擇這一類產品的時候高度分化——就連你要選擇無印良品風格的產品,從獨立設計師到連鎖量販都有很多同款。《無印良品的改革》一書中也提到:大榮百貨(DAIEI)的“Savings”品牌也是走類似無印良品的「無品牌」的定位(它的推出甚至比無印良品還要早2 年)。
不過,雖然無印良品倡導「剛剛好就好」等簡約生活的理念,說到底,它也是各種消費中的一種而已。
3. 商業策略:海外價格訂比較貴
無印良品的「貴」和「值不值」至今是消費者提及它時必談的話題。2014 年,無印良品開始了「新定價」活動,在經過了5輪降價以及日元升值之後,目前它在中國的價格依然比日本高10%-30%。
除了物流、店鋪選址等成本考慮,這可能還跟無印良品本身的商業策略有關。
「把海外市場的價格維持在日本的1.2-2倍」(這是早稻田大學商學院2013年關於無印良品開旗艦店的一篇論文裡寫到)——很長時間以來都是無印良品的定價策略之一。
或者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說:無印良品沒有去迎合,但也沒有試著疏導中國消費者對它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