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間有什麼事情是公平的,也許「老化」就是其中之一。 是的,我們終將變老。 當年華逝去,你會希望自己被稱讚一句「勇腳」,天涯任我行,抑或是看著別人正在圓你遊山玩水的夢,而自己只能看著不良於行的身體,杵在原地唉聲嘆氣?
如果你選擇前者,那麼你一定不能忽視骨質疏鬆症。圓夢,不只需要金錢,也需要有健康的身體;錢可以從年輕開始存,同樣的,骨本也是。
首先,請先向自己鼓掌,因為你點閱了這篇文章,如此簡單的舉動,將使你更認識骨質疏鬆症知識,不只幫助了自己,也可以將本文分享給所愛的人,一起向骨質疏鬆症宣戰。
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幾項事實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這個拗口的英文字代表「多孔的骨頭」,即患者骨頭結構異常,其質量與密度低於常人,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你的骨頭將不再堅若磐石,反倒脆如薄冰。
骨骼由有機物(蛋白質)與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構成,有別一般想像,人體的206塊骨頭其實是有生命的,它們從出生時便與我們一起成長,約在20至25歲時最為強壯。約莫四分之一世紀的歲月裡,骨骼內的「破骨細胞」會溶解舊有骨質,再由「成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在平衡的狀態下,骨骼的品質逐漸攀向高峰。
若是正常代謝過程失衡,使得骨質流失的速度大於再生,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無論男女,大約從40歲起,我們的骨質每年流失速度約為1至2%,這個過程是沒有徵兆可循,直到不幸面臨人生第一次骨折,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骨頭早已脆弱不堪。
就像是存錢的概念一樣,青春期的發育過程就是在為人體累積骨質(骨本),使我們的老年生活能夠安然無虞。 如何知道自己骨質夠不夠呢?以下將從醫學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確認你的骨本存摺
雖然骨質流失的過程是靜默無聲的,但現代醫學已可利用儀器檢測人體的骨密度,藉以研判是否有骨質疏鬆風險,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骨密度檢測訂立了一套標準,其檢驗結果稱為「T值」。
依照 T值坐落區間,受測者可劃分為幾個區塊,正常的T值應大於-1,若T值在-2.5以下,代表受測者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介於-1至-2.5的區塊稱為「骨質不足」,代表骨質疏鬆風險偏高。
50歲是分水嶺
讓我們用幾個數字來進一步認識骨質疏鬆症。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國發會曾統計,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數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骨質疏鬆症自50歲起就已悄悄地靠近我們。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 (IOF) 匯整相關研究發現,50歲開始是疾病的好發期,每三名女性就有一名是骨質疏鬆症患者;男性患病的機率雖低於女性,但這個數字卻也達到五分之一。將焦點放回台灣,50歲以上人口中,擁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就佔了12.3%,女性比例為15.5%,男性則為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