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九州的某些城市,街道氣氛跟台灣還滿相像的,甚至不少人認為,相較於日本其他地方,九州人的性格也跟台灣人較為接近。
這兩天跟一位在九州出生,大學起便住在東京的日本朋友碰面。對方聊起上星期回九州的老家,去參加了一場高中同學的婚禮,接著,話題突然就轉向了日本人辦婚禮與喜宴。於是,我才忽然發現,又多了一件事,讓九州人跟台灣人靠得更近。那就是在台灣跟九州,辦個婚禮吃個喜酒都很花錢!
根據一本結婚情報誌最近做的統計,全日本最願意撒錢辦婚禮的日本地區,就是九州。在2016一整年當中,九州人為了籌辦婚禮和喜宴,前前後後所花費的總金額是日本第一。九州人為了結婚,平均每場婚禮和喜宴的支出總額,約為379萬4千日圓(編按:約新台幣102萬元),創下199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第二名的地區是群馬、櫪木和茨城縣,每場婚禮支出約為375萬2千日圓。至於東京首都圈則為370萬6千日圓。若以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花費總額來看,每場婚禮、喜宴的平均總開銷是354萬8千日圓(編按:約新台幣95萬元)。
台灣人結婚也很花錢,其中一個原因是喜宴辦得愈來愈花俏。有時候參加一些婚宴,吃了什麼東西,沒留下太多印象,因為表演節目喧賓奪主,以為是參加了一場歌舞秀,還不是想看的那一種。如果是好朋友,出席婚宴的目的就是捧場與祝福,老實說婚宴的內容和過程也不是太在意。但,偶爾會有些人情債的喜宴吧,面對鬧哄哄的表演和遊戲,又不巧碰上東西難吃的話,套一句朋友說的話:「總有種破財又找罪受的感覺。」
台灣人結婚,租禮服拍婚紗照也是一筆開銷。日本人結婚多半就是去照相館拍個幾張留念而已,不會像華人那樣拍出幾本厚重得像是要去參賽的攝影集。所以,每次我的日本朋友,在街上看到台灣人或香港人,特地飛來東京街頭拍婚紗照,這麼勞師動眾的大手筆,都覺得非常有趣。
喜酒或婚宴,在日文叫做「披露宴」,根據情報誌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日本平均每場披露宴的邀請人數約為70人,而九州則遠遠超過平均值,每場喜酒的參加人數多達95人。當然比起台灣喜酒的宴客人數,可能還遠遠不及?但這一點也是九州人跟台灣人相近的特質之一了。
總的來說,若是宴客人數約有60名,在日本辦個喜宴的花費大約要支出300-360萬日圓。
在日本辦個婚宴這麼花錢,所幸選定的餐廳、吃的料理和贈送的回禮,通常都會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不過,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人包結婚禮金,也高得驚人。
參加日本喜宴的禮金,不成文的規定,至少都必須是日幣三萬元起跳(編按:約新台幣8000元)。這還只是一般交情的喔。如果新郎新娘是你的親戚,或是你親密好友,或者你是他們的上司的話,那金額就得從日幣三萬立刻跳到五萬了。
另外,禮金的數字跟台灣的習慣則是恰恰相反。台灣都得包偶數金額,但日本必須是奇數。凡是能被數字「二」整除的,如四、六等數字都會避免,可能是因為有兩兩分家的含義。這也就是為何上述紅包在三萬之後,就跳到五萬的原因了。另外「九」也不行,因為日文「九」的發音會與「苦」字有聯想。
我的九州朋友最後結論似的跟我說:「結婚真花錢。不管你是舉辦婚禮的人,還是參加婚禮的人。不過,最花錢的,還是在結婚養小孩以後吧?」話才一說完,他又立刻補充道:「話雖如此,我還是想結婚。」
「那就麻煩您,挑我人不在日本的時候辦婚宴吧!」我開玩笑地說。
只要能過得踏實快樂,沒有失去愛人與被愛的能力,結婚或者不結婚,最終無論選擇了什麼樣的形式過生活,我都衷心祝福。
當然,絕對跟禮金沒有關係。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