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福島核災10周年,10年過去了,日本改變了嗎? 人類有因此而記取教訓嗎?日本當時的最高負責人、前首相菅直人,如何回顧過去的決策,對台灣又有什麼樣的建議?
「直到現在,我每年都還是會造訪福島,走進那個遭到封鎖的福島核電廠……。」日本眾議院議員菅直人感慨地說。
他不只是現任眾議員,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巨震、大海嘯,乃至於隨後福島核電廠爆炸等複合式災難的當下,他的職務,是日本首相。
經過十年重建,現在的日本,已經看不到地震及海嘯肆虐的痕跡,但那座位於福島的核電廠,那年發生的核災事故,就像是個被遺忘的傷口,至今未能癒合。
至今仍回不了家 四萬福島居民過著避難生活
熔毀的爐心依舊在那裡,只是日復一日地注水冷卻。冷卻後的汙水無處「消化」,只能被一桶一桶封存,就這樣被堆放在核電廠內。當地,因輻射汙染而必須封鎖的範圍雖逐漸縮小,但至今仍有4萬人過著避難的生活,無法回到自己的家。
10年過去了,人類究竟從那場災難中,學到了什麼?
《今周刊》專訪災難發生當時,日本的最高決策者菅直人,從決策者的角度回顧這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事故;對台灣,他又有什麼樣的建議?
「如果可以回到311發生前,第一件事情,我會將福島核電廠的備用電源,移到地勢超過海平面30公尺高的地方。」菅直人說。這個答案,或許簡單得令人意外,但諷刺的是,這場災難就是因為一連串如此「簡單」的原因而造成的。
在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委員會,調查事故發生原因,並於同年七月公布調查報告。關於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報告上明文寫著事故並不純然因天災造成,更有人禍。
菅直人在災後隔年出書,完整記錄了處理整起核災事故的歷程,背後真相讓人看了冷汗直流。據其所述,此前所有應變核災的SOP,都不曾考慮「核災與其他災難同時發生」的情況。於是,他們沒料到核電廠儲放燃料棒的燃料池水位計會因故失靈,因此延遲了搶救時間;沒料到救災用的緊急物資,會因為其他災難導致的交通中斷,而無法及時到位;沒料到緊急應變中心的成員會因交通問題無法順利聚集……。
就算聚集了,也才發現,核災、震災、海嘯等災難的救災指揮中心成員幾乎重複,同一組人,同時面對著需要不同專業的災變。就連緊急應變指揮中心本身,都因為停電導致通訊設備無法正常使用。
此外,他也是在災難發生之後才發現,當時日本的法律、制度、經濟、文化,都對核災毫無防備。「哪些民眾要先撤離?他們的房子怎麼辦、工作怎麼辦、學生就學怎麼辦?」再往下想,失業率飆高怎麼辦?未受核災影響地區的房價飆漲怎麼辦?股市崩跌怎麼辦?日圓匯率怎麼辦?這些問題,當下完全沒有答案,也無從調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