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是個有趣的「食物」!它常常會被歸類為糖果,感覺像個食品,但卻只能停留在口中,嚼一嚼而不吞下去,您是否因此也曾經對口香糖的功能感到有些好奇?其實在「嚼」這件事情上的琢磨,學問還真不小!口香糖到底有什麼魅力?
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品所)分層隨機抽樣進行「2016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針對台灣地區20縣市15~80歲消費者進行入戶(Door-To-Door)調查,取得1300份有效問卷資料研究顯示,消費者中明確表達喜歡口香糖的約占23.5%,表示普通的則占40.2%。
而以2016年曾食用過(食用率)口香糖的消費者約占45.3%來看,居於首位巧克力及第三位清涼糖/喉糖之間,參照上述對口香糖喜歡程度介於普通到喜歡的消費族群共占63.7%來說,口香糖的市場規模未來仍有增長的空間。
而2016年曾食用過口香糖的45.3%消費者中,每個月平均會買1~2次的比例最高,其次為3~4次,甚至每月購買13次以上者也有8.7%,可以看得出口香糖仍有忠實消費族群存在,而且通常都是因為無聊嘴饞(28.4%)、口氣重(26.4%)、開車時(14.5%)、吃完東西後(12.9%)會想到要買條口香糖來吃。
據國際口香糖協會(International Chewing Gum Association)資料表示,千百年來以來,其實世界各地都有人們利用嚼樹脂和乳膠以及各種甜草、樹葉、穀粒和蠟質來「維持口香與潔牙」的歷史,直至1848年開始有銷售行為出現,1940~1960年二戰後,口香糖產品才跟隨著美軍的足跡傳播至世界各地。
在台灣自1950年代已經開始有國產泡泡糖出現,如搭配「集畫卡送腳踏車」活動而蔚為風潮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等。後續黃箭、白箭、青箭等都在1974年進入台灣市場,「口氣清新自然」的主打訴求,開始大幅度轉變當時台灣口香糖大多在香味、口味、形狀上琢磨的市場型態,2000年Airwaves、Extra益齒達進入台灣,更二度翻轉了台灣消費者購買口香糖的習慣。
根據《食力》電訪手榴彈口香糖Grenades Gum代理商三石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指出,推廣口香糖產品的策略擬定上,以「給開車的人」提神醒腦、「給吃完飯的人」清新口氣兩大客群著手,餐廳因此成為鎖定的重點通路之一。根據食品所「2016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統計,台灣人選擇偏好確實不再如過往只追求香甜好吃,反更加注重在口香糖的附加功能,口味選擇統計結果則以無糖口味(47.6%)、薄荷(40.7%)為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