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人放入核磁共振成像儀器中,觀察腦內的神經變化,你會發現「No」這個詞僅僅閃現一秒鐘,就能刺激大腦突然釋放大量的皮質醇(cortisol)。皮質醇又被稱壓力荷爾蒙,是一種會產生壓力感的腦神經遞質。當釋放過量時,會立即打斷大腦的正常運作,導致血壓升高,損害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處理以及溝通能力。(Talarovicova et al., 2007)
不止「No」這個詞,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那些會讓人產生恐懼感和被拒絶感的詞語(例如「你很差」,「你很笨」,「我不要」,「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對你很失望」,「分手」等等);抑或一些會威脅人類生存和健康的詞語,例如貧窮,疾病和死亡等等也會激發皮質醇的釋放,損傷我們的大腦 (Haririar et al., 2002)。
僅僅盯著這些負面的詞彙看幾秒鐘,便會讓一個高度抑鬱和焦慮的人感覺更糟。並且若越反覆回想和尋味它們,這些消極想法越可能自我滲透,最終帶領人走向情緒深淵。這是因為在面對消極的想法時,我們的大腦缺乏區分幻想和現實的能力。即使這些恐懼的事情在當下並沒發生,而當恐懼,憤怒和不安感排山倒海來襲的時候,我們大腦掌管情緒的部分(如下丘腦和杏仁核)會被激活,從而避開大腦的邏輯思考,觸發人的身體進入危機應對模式 (Daniel Goleman, 2005)。
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們會認為這些幻想中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傾向於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並且這一過程中也會伴隨著大量的身體能量釋放。例如情緒失控,狂怒,暴戾,動手打人;或者奮不顧身的逃離當下;亦或者僵住不知該怎麼辦等等;
這種情緒劫持的自保狀態其實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生存技能。正是因為在面對關乎生存威脅的事件時,人們會迅速的避開思考作出本能自保的回應,人類才能作為一物種足以生存至今( Daniel Goleman, 2005)。例如,在面臨劍齒虎追擊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逃跑,僵住或者反擊,而非冷靜理智的思考怎樣運用邏輯和老虎周旋。在現代,其實我們還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只是我們反應的對象是身邊的他人,特別是親近的家人或者伴侶,而非老虎。並且當自我的情緒被激發時,我們會做不理智的事情,說失控的話。
要控制住情緒和這種人的自然自保傾向,可以採取一些實踐性的方法:
首先,你要學會去挑戰自己。你可以問問自己「難道當下發生的這個問題真的對我的生存構成威脅嗎?」通常經過邏輯的介入,理智的思考後,人都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有過激的反應,也會清楚的意識到困擾他們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自己的情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