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日本的圖書館」,你會想到什麼?跟我同世代又喜歡日本的朋友,應該很多人腦海中都會立刻浮現出《情書》這部電影吧。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由中山美穗主演,還捧紅了當時的小鮮肉柏原崇。柏原崇站在陽光灑進室內的窗前看書,微風捲起窗簾陣陣翻飛的靦腆模樣,早已是日本電影的經典畫面之一。而兩個同名同姓的「藤井樹」在借書卡上寫名字的橋段,也為圖書館借書這件事,增添不少浪漫的情懷。因為這部電影,後來台灣還誕生了以「藤井樹」為筆名的暢銷作家吳子雲。
除了《情書》以外,提起日本的圖書館,另外我想到的還有作家有川浩寫的故事《圖書館戰爭》,以及村上春樹的《圖書館奇譚》這則短篇小說。
《圖書館戰爭》曾改編成電影、動畫和漫畫,非常暢銷。故事設定的背景,觸及政府為控制秩序而審查媒體,包括圖書館裡的出版品。但一群愛好閱讀和圖書館的人士群起對抗,為了守護圖書館的自由而發動戰爭。雖然是描述假想未來的娛樂小說,其實也多少諷喻了時事的荒謬。尤其是近年來,許多國家的保守主義再次抬頭,政府介入言論自由,一點也不是遙遠的事。就連台灣也差不多。至於《圖書館奇譚》說的則是一個少年走進圖書館裡的黑暗密室,遇見「羊男」和一個女孩,開展出一段奇幻與愛情的旅程。說起來村上春樹挺愛把圖書館當作故事場景的,不只這篇小說,圖書館在其他部作品裡也經常登場。
日本其實有不少電影或小說都愛把圖書館變成場景。可能圖書館多半跟學生有緊密的連結,是一種青春的象徵。日本人本來就熱中於歌頌青春,於是雙效合一,寫故事的人回溯了自己的青春,看故事的讀者也有所共鳴。
許多人去圖書館,不一定是去借書或找資料,而是去吹冷氣。學生或準備資格考試的人,常會帶著自己的書跟資料,走出家門去鄰近的圖書館看自己的書,把圖書館當自習室。我們在學生時代也有這種經驗。在日本,有些圖書館會特別設置自習室,但大多數都沒有,桌椅就是散落在各個樓層的報刊書架之間。對於「把圖書館當作自習室」且一待一整天的人,日本有不少圖書館其實都不太歡迎。
東京都立圖書館就在網站上明文規定「請勿只為了利用座位,帶資料入館閱讀」。如果員工發現有人不是在看館內書籍,只是在自習的話,甚至還會上前勸導。只是,要如何判斷攤在桌上看的書是不是館內書籍,本身就是件高難度的事吧。
不過,隨著現代人漸漸遠離書本,圖書館開始意識到不該再如此設限。大阪市立圖書館從2018年3月起,就宣布對「自習解禁」。愛知縣田原市中央圖書館館長也說:「總之先踏進圖書館吧!希望大家能在這裡遇到各式各樣的知識與人士。」
旅人到日本玩,大概不會去圖書館。現實生活中的日本圖書館,到底是怎麼樣的風景呢?我想起來我那非常愛看日本戲劇和小說的台灣朋友,曾對此非常好奇,有一回來日本玩時,特別央求我領他去日本的圖書館走一回。
我們去了公司行號較多的某區役所(市公所)附設公立圖書館,時間是平日的中午。結果一踏進圖書館,我朋友就對眼前人滿為患的場面給震懾到了。
不是被日本人強烈的閱讀風氣給嚇到,而是沒想到八成是穿著西裝的上班族,趁著午休時間吃飽飯了,就在圖書館裡坐著打瞌睡。大概因為趴在桌上睡太誇張,所以每個人都是坐著好好的睡。大家排排坐,非常整齊劃一。沒有人睡到摔下座位,也沒有打呼聲音,整個空間像是被誰按了暫停鍵。我朋友繞了一圈,怕打擾大家睡眠,就速速撤退,也算是見證了一回世界奇妙物語。
前陣子看過一篇新聞報導,說有人研究,書上油墨的味道會讓人想上廁所。尤其是上大號。令我不禁好奇,每天中午睡在圖書館裡的那些上班族,是否也比較眷戀馬桶?我忽然想起,以前在學校的圖書館,廁所總是常常客滿,搞不好真有關係。
(原標題:圖書館裡做的事)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