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長大概是個理想不斷破滅的過程,聽起來令人難過。比如,你慢慢知道,王子和公主歷經艱難,最後其實並未過上童話裡的生活,不過是柴米油鹽,生兒育女,還要為了買多大的房子、孩子怎麼教育,以及生老病死的各種問題困倦爭吵。
這世上,所謂「美好」,大抵是很少存在的。
前段時間我很煩躁的時候,我媽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故事說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在蛇的誘惑下,偷食了禁果,於是人有了羞恥心和好壞之分。於是上帝罰男人永生勞動,女人要忍受十月懷胎之苦,而蛇只能用腹部行走。
「所以啊,你來到這世上,本來就是來贖罪的!」這是你來的本來目的。其實《聖經》早就告訴了人這個道理。
剛開始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我還是個小丫頭。像每個渴望成為好諮詢師的人一樣,我認真、負責任,睜大眼睛去看來訪者的所謂「症狀」。像插花一樣,渴望將枝條修剪整齊,將顏色搭配好看。我認真地和來訪者說每一句話,渴望把事情做得完美。比如……你看,你可以這樣,你可以那樣,你這麼做,其實會傷害自己,你換個方式。大抵是因為夏娃也咬了那蘋果,在我心裡面,「對錯」、「好壞」是如此清晰。我對我自己同樣苛刻,不要說錯話,不要用錯力,不要做超越範疇的事情,以至於捆綁了手腳。後來我去見督導。督導說,身為一個諮詢師,當你一直用力不犯錯誤,所謂的「一直正確」,正是最大的「錯誤」。
精神分析的治療裡面,治療師有一個原則,叫先跟隨來訪者,同時跳出來觀察,再用它來工作。所謂跟隨來訪者,是治療師允許自己跟隨自己(的感受)來做反應(來訪者的客體能夠在諮詢關係中投射出來,而諮詢師的放鬆,也能夠讓自己被來訪者啟動的那一部分展現在諮詢室內);而治療師要保留一隻眼睛,來觀察這期間的動力和移情,利用此中有意義的部分,和來訪者工作。
而當諮詢師自己緊張兮兮絕不犯錯,來訪者無法放鬆下來,所謂的「客體」無法登場,治療師自己的阻抗使得自己無法在治療關係中發生作用,治療便無法進行下去。用力過猛,治療便變成雞湯式的「創可貼」了。好在,督導每次總說,你這樣也滿好,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沒事兒。
好像跑題了。
其實,我原本是打算說,這世上其實並無「好壞」之分,人和人說穿了不過一樣,各有各的掙扎苦痛,各有各的幸福甜蜜。
做諮詢久了,我慢慢不再想要改變來訪者。因為即便是「症狀」,也往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所謂「依賴」也好,「苛責自己」也罷,抑或是抑鬱症、強迫症,其實都不那麼緊要。因為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症狀」,無非有人「症狀」消失得更快一些,有人「症狀」消失得更慢一些,而幾乎每個人,直到走進墳墓,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症狀。可是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也都過了「差不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