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之村》(ナポレオンの村)是2015年改編自真人真事《獻米給教宗的男人》一書的日劇,與同年日劇《限界集落株式会社》同樣探討「限界集落」此一棘手問題,不過兩部戲的主角身分恰恰相反,《拿破崙之村》主角為極富幹勁,輔導地方轉型的「超級公務員」(從被動執行轉換成主動規劃,勇於任事的現代公務員),《限界集落株式会社》則以當地農戶為主角。
「限界集落」一語源自日本,指65歲以上人口達50%以上,社區功能維持瀕臨極限之村落,中文可譯為「極限村落」。
2018年4月內政部公布,台灣正式邁入65歲以上人口達14.0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超過14%已屬「高齡社會」,約7人便有1人為老年人,於亞洲國家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
再依國發會資料顯示,僅需8年台灣便至老年人口達20%的「超高齡社會」。而65歲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排名分別為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台北市、屏東縣。但十大高齡鄉鎮區則過半位於六都。台灣也正式出現符合定義之極限村落,若再扣除掉戶籍尚掛在偏鄉的年輕人,台灣的極限村落化更是現在進行式。
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導致極限村落的高齡化與產業空洞化,從而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可謂是一股現代化國家潮流。《拿破崙之村》便是針對這刻不容緩的議題推出的熱血感人日劇,原作主角高野誠鮮的事蹟更是無比誇張,曾以日本石川縣羽咋市地方公務員身分開創羽咋市觀光新局,其後引領以老農為主,人口約500人的「限界集落」神子原村發展。先獻米給羅馬教宗,打響神子原米自有品牌,再成立產地直銷中心,讓利潤直接回歸農戶及地方,透過諸多措施,最終讓神子原村起死回生。
關於「極限村落」的研究並非少數,重點無非如高野誠鮮般發展產業來振衰起敝,我原本為文卻不作此想,並有一段峰迴路轉的心路歷程:
我先是認為不管是經濟上的雁行理論,還是社會現象的高齡化、少子化,日本都堪稱台灣之師,而日本迄今已有高達上萬個極限村落,翻轉者寥寥無幾,屈指可數,成功案例更明顯帶有「倖存者偏差」,是少數對外宣傳的樣板村落。且極限村落多半為偏鄉農漁村,不停創造過多的小農品牌,反而會有惡性競爭,而一窩蜂地推廣觀光,短期內無法增加,以及重疊比率高的觀光客源,又如何滿足各方需求,此終究是條走不通的死胡同。
再者,我想以馬爾薩斯「人口論」切入,其內容簡要為人口成等比數列成長,糧食成等差數列增加,最後糧食不足將衍生出戰亂,而如今地球人口高達70億,雖然因糧食生產技術發達尚能負荷,但過多的人口,對資源的攫取或掠奪無疑對地球環境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我認為少子化根本是對環境的愛護。因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極限村落本就是生命週期一種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何必耗費國家資源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