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時內達成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除了數字驚人之外,柯文哲競選團隊為什麼不用現有平台募資?群眾募資又跟一般募款有什麼不一樣?他們又怎麼看待文宣品的設計力量?
談到柯文哲群眾募資的走期,競選團隊的行銷總監華天灝(下圖)抓著頭說,「真的趕透了、趕到都要崩潰了、趕到團隊成員的第二人格都出現了」。
柯文哲的群眾募資網站從討論到正式上線,僅僅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連網站上的文宣品品項,都必須利用網站的上線日期回推製作的可能性來決定。不過,雖然事前規劃的走期十分緊繃,柯文哲群眾募資網站的最終成果卻相當驚人: 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 ,號稱「台灣史上時間最短,金額最高的募資活動」。
柯文哲本次的群眾募資必然是台灣選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不論是募資速度、金額,或是願意嘗試的創新性。不過,對於如此驚人的成績,文宣部主任邱昱凱卻說,本次群眾募資只是給未來候選人參考的「小 Sample」,而華天灝更是在妥協之下選擇了一個相當謹慎的詞彙「一次實驗」。
對柯文哲競選辦公室來說,群眾募資的目的不只是「找錢」而已,更是希望透過網路的公開、透明性來對預算做最嚴格的省視,並用設計的力量,降低接觸政治的門檻。最終目標是期望能夠讓人民更容易地接受政治,進而監督政治,最終參與政治。
柯文哲不是要省錢,為什麼要自推募資網站?
柯文哲競選團隊採用了新創媒合平台 Yourator 作為招募人才的海選入口。Yourator 的創辦人 Lydia 也說,因為柯文哲競選團隊所需要的人選,與新創公司所要找的人才——數位產業人才相當契合,因此不難想像兩者的合作。
不過,台灣也有不少的募資網站,為什麼柯文哲競選團隊沒有採用現有平台,選擇自己做一個募資網站呢?
邱昱凱表示,因為政治募資與一般群眾募資仍有許多不同,特別是流程必須要符合監察院的《政治獻金法》,法條中寫明必須詳記捐贈人的姓名、時間、金額等明細。
「如果用別人的平台,勢必需要『會員登入』,再加上還要蒐集明細資料,還是要給我們的贊助者一些隱私啦,」邱昱凱補充說,「所以我們覺得這些資料庫,還是要放在我們自己手上比較負責任。」
至於會不會利用手上這筆名單進行選票的估計,甚至做為下網路廣告的參考資料?華天灝則說,其實大部分的捐贈者都來自台北以外,換算下來能夠掌握的人數並不高,做為參考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