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都知道,商業界與金融界也有不少人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
據說美國的新創企業存活超過5年的機率約35%,但是詢問創業家其公司的成功率有多少,卻有81%的人回答成功率超過70%,甚至還有33%的人誇張地說成功率100%。由此可見,有自信的人半數都沒發現自己會失敗。
過度自信本來就容易發生在,不易預測且無法立刻知道結果的情況(Einhorn, 1980)。就這點而言,股市是很好的研究材料。觀察從電話下單轉變成網路下單時投資者的行動可以發現,電話下單時代運用成績優異的投資者,改用網路下單後成績就變差了。原因是這些人接觸到龐大的投資資訊後,產生了「自己是專業投資者」的錯覺而大膽下單,此外手續費變便宜,也使他們的下單次數增加。
將毫無根據的自信變成確信
過度自信未必是壞事。
舉例來說,新創企業能夠開拓無人挑戰過的範疇或領域,可以說是過度自信帶來的成果。
只要不超出可自負責任的範圍,帶著毫無根據的自信勇往直前,在漫長人生當中有時也是必要的吧。因為自己說不定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大果實,就算失敗也能化為成長的養分。
那麼,身為公司或社會的一分子,我們該如何行動才好呢?即使身在團體當中,自己能夠控制的事仍舊可以有少許的過度自信。因為以組織的角度來看,這也有助於釐清目標以及提振士氣。
至於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只能盡量以中立的觀點去判斷吧。像匯率、利率、競爭企業的動向等就需要中立的假設或數種劇本。持續採取這樣的行動,應該就能將「毫無根據的自信」變成「堅定的自信」。
參考文獻
Max Bazerman and Don Moore, "Judgement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John Wiley and Sons, 2002.〔繁體中文版:麥斯.貝澤曼、唐.摩爾(洪士美譯)《精準決策:哈佛商學院教你繞開大腦的偏誤,不出錯的做出好判斷》樂金文化。〕
Hillel Einhorn, "Overconfidence in Judgment", New Directions for Methodology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16, 1980.
Daniel Kahneman, "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01.〔繁體中文版:丹尼爾.康納曼(洪蘭譯)《快思慢想》天下文化。〕
Don Moore and Paul Healy, "The Trouble with Over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5, 502-517,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