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會疏離?專家曝關鍵原因,教1方法找回親子連結

2024-06-29 10:10

? 人氣

在「衝突之後」與「和好之前」的期間,對父母與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挫折與難熬的時光。此時,父母要做的就是堅持連結,去理解與反映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正在努力與他建立連結,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知道你現在很不想吃藥。」這能讓孩子知道你們是隊友,而不是敵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時,父母要盡量避免自己說出「我不愛你了!」「給我出去,你不是我的小孩!」或「我討厭你!」之類中斷連結的語言。

另外,有些孩子會為了取得連結,而採取不恰當的身體接觸。當孩子情緒失控而大打出手時,父母需要確保自己與孩子的安全,並避免對孩子動粗,以及不斷嘗試與孩子產生連結。

一定要先同理孩子的心情,再處理孩子的問題。因為在育兒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孩子要走進父母的心,而是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因此父母要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創造連結的感受。當父母願意走進孩子的心時,孩子就能獲得充分的愛與理解,進而安心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與外界產生正向的連結。

透過遊戲來建立連結感與歸屬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連結感與歸屬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連結感是人與人相連的感覺,而歸屬感比較像是一種身分認同,認同自己是屬於某個團體,並且是被接納與認可的。這兩者對孩子來說都相當重要,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遊戲時,可以多給孩子足夠的連結感與歸屬感。

在遊戲中給孩子足夠的連結感

「躲貓貓」和「 123 木頭人」,都是促進連結的遊戲。因為這些遊戲的過程,都是從看不見到看見,也就是「中斷連結」到「重新連結」的歷程,這能強化連結的體驗。

在孩子出生後不久,父母就會用雙手遮住自己的眼睛,並對孩子說:「你看,我不見了!」接著,雙手再次張開,露出雙眼說:「我又出現了!」這簡單的舉動,孩子就會綻放笑容。

當孩子長大至兩、三歲時,就會進化成更有趣的「躲貓貓遊戲」。每當我與莃莃一同投入這種遊戲時,她常讓我感到既無奈又好笑。她經常在躲藏後向我高聲宣告:「媽媽,我躲好了!」但大人都知道,只要循著聲音,就能輕鬆找到她的藏身之處。她的笑聲,永遠能夠讓我找到她藏匿的位置。有時,在我出發找她之前,她就會在藏匿的位置發出笑聲。有時,她會直接衝到我面前,大笑說:「媽媽,我在這裡啦!」

在台灣疫情肆虐的期間,我會與好友鍾宛貞視訊,雖然她本身未有孩子,但她其實是個「孩子王」,特別會「玩」小孩,我的孩子常被她玩到沒電。

我與她視訊時,她巧妙地運用語言與音調,讓莃莃在房裡四處奔跑,她反覆向莃莃說:「我要抓到你了!」莃莃每聽見一次,就會歡樂地加速奔跑。這有點像進入小學之後,小朋友會玩的追逐遊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