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末期,有很多網路公司就屬於這個類別。這些公司的營收成長快速,股票評價很高,很難找到競爭優勢。我們都知道這些公司的命運如何,其中有許多破產,沒有幾間存活下來。
成功是很差勁的老師,它會讓聰明人以為自己不會輸。—比爾.蓋茲(BillGates)
2/3達標:比較好,但這樣足夠嗎?
比起只有一項得分高的公司,至少兩項得到高分的公司,風險報酬比應該會好得多。2項高分、1項低分的情況有3個不同的組合。
品質和成長好,股票評價不好
許多投資人分不清楚好公司和好股票的差別—這是一個重要的認知錯誤,這也許是投資界最常見的謬誤之一。我們很容易找到好的公司,好公司很容易符合品質和成長的測試:品牌好、資產負債表強勁、資本報酬率高;營收和盈餘一致成長,而且也會持續成長。但是好的公司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好的股票。
股票評價分數低的公司,品質和成長性的分數必須非常高才能彌補股票評價低;盈餘成長和股利支付的組合必須夠高,才能抵銷可能的本益比壓縮,以及沒有安全邊際的衝擊。
你一定要知道一件事:品質和成長性分數高,未必能抵銷公司股票評價過高的問題。這些分數可能表示公司很好,但是股票評價過高可能使這間好公司變成不好的股票!換句話說,你可能想要為這種公司工作,但你可能不會想要持有它的股票。*
某一種公司就屬於「宗教股」的類股。宗教的基本條件就是,相信的人都是在冒險—不期望看到證明就去相信。因為事關情緒,所以公司需要一點時間來發展這種信念跟隨:只有少數高品質、備受敬重的公司具有長期的過往績效,能讓數以百萬計不質疑的投資人崇拜。但是當公司得到這樣的地位時,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種公司,所以它就變成了所謂的宗教股:持有這支股票準沒錯的個股,使得其股票評價高得離譜。
*另一方面要說的是:在盤整市場中,為這種公司(沃爾瑪、J&J、美敦力〔Medtronic〕等)工作的高階經理人一定士氣不振。你的股票在1990年代末期和2000年代初期時被高估—這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是投資人把股票評價推上天。你領薪水辦事—讓公司盈餘和現金流以合理的速率成長(每年12%到15%,超過10年的期間,視公司而定),但是你的辛勞(盈餘成長)卻因為本益比壓縮而被吃掉了。我知道現在很難同情《財星》500大企業的高階經理人,但是股價長期停滯不成長,一定會降低高階經理人的動力。這只是我的想法,僅供參考。
若要達到宗教股的地位,一支股票必須令股東滿意很長一段時間,股東才會願意放手一搏。有產品或服務使用於日常生活中的高品質品牌,雖然有幫助達到這個地位,但是並非必要的。親朋好友買進幾百股,然後就變成富翁的故事(通常也是真的)要持續一段時間,股票才會變成宗教。公司過去的成功,一點一滴地變成絕對而且永恆的真理。投資人的信念根深柢固;過去的成功繪製了未來清楚的畫面,指向投資人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