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能夠提高生產力嗎?你的員工其實不需要超時工作

2018-10-08 17:53

? 人氣

除了正視勞動者的人權,雇主最關心的「生產力」問題能否一起討論?難道不停的加班,真的能提高公司的生產力嗎?有沒有既讓員工安心享受下班生活,同時提昇工作效率與品質的方法?絕對是有的,而且有很多作法,就看企業決策者是否明白: 超時工作 、錯誤使用工具和方法,不僅會浪費公司成本,長期來看是喪失競爭力或被市場淘汰的原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揭露臺灣企業長工時的現況,指出超時工作帶來的不是更多生產力,而是更多的成本浪費。

今天縮小到企業內部,看看三個常見的辦公室錯誤,以及提出的可能解決方案。如果你是真心想要解決辦公室效率的主管,或是已經厭煩每日的雜事,這篇將是為你一一解答。

工時和生產力呈正比嗎?

很多人已經知道答案:「否。」

「工時和生產力呈正比」這樣的認知,源於工業時代以來,人試圖用像對待生產線上機器一樣的科學管理思維、對工人加以管理並控制產能。「如果複製了兩次一樣的操作流程,那麼得出的結果也應當完全相同才對。」

科學管理大師泰勒(Frederick Taylor)主張員工可以像機器一樣接受調整。這個管理觀念直接影響了後續流水線大量生產的方式,也成為逾百年來主管管理部屬的重要基礎。-引自《打造俄羅斯娃娃「心」團隊》

但仔細想想,人在早上九點~十點、和在一點到兩點之間,同樣是一個小時的工時,產出的成果(如果暫且說可以被量化)真的可以是相同的嗎?

一封 E-mail,精神好的時候五分鐘就能完成回覆,精神不好、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反反覆覆二十分鐘都還送不出去。

這不是工作能力或自制能力不足的象徵,也不是工作者應當引以為恥的事情,因為人本來就不是機器,專注力、或是更感性的「奇摩子」問題,都是身為一個人日常的一部分。(當然啦,如果老闆以後要以此為由拿機器人炒了你,另當別論。)

工作效率低落、事情做不完,怎麼下班?

但對許多一般工作者來說,「工時和生產力又不成正比」,也不足以做為爭取休息的理由。他們的困擾只有一句話:「事情做不完,怎麼下班?」,即使休息了充電了,爬起來之後工作量還是堆積如喜瑪拉雅山。

這種問題只能被管理階層的決策者改進,而不可能由個體的基層工作者自行解決。

因為:一、這件事情有沒有更快完成的方法?二、這件事情會不會對於公司發展而言,其實根本沒有做的必要?這兩件事情通常不是基層工作者能夠置喙的。

1. 事情有沒有更快完成的方法?

這家公司就是採紙本作業,你想用電子簽呈老闆還不太想收,即使知道有什麼好工具、新科技,老闆不愛用,你也快不了你的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