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從物理界經驗談看經濟學可不可信

2019-03-18 07:00

? 人氣

畢竟我們需要藉牛頓力學建造橋樑,也需要量子力學打造iPhone。重點是如何讓兩種典範進行適當分工,也就是何時該「造一座橋」?何時該「做出一支iPhone」?(資料照,愛范兒ifanr)

畢竟我們需要藉牛頓力學建造橋樑,也需要量子力學打造iPhone。重點是如何讓兩種典範進行適當分工,也就是何時該「造一座橋」?何時該「做出一支iPhone」?(資料照,愛范兒ifanr)

新古典經濟學試圖找出市場、企業和其他建制的均衡;行為經濟學則在實證研究上見長。兩種典範是理解經濟活動的互補方法,就像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在物理學上各有擅場。

金融海嘯後,未能精準預言危機何時到來的經濟學界,面臨不小的信賴危機。諸如理性行為、市場效率假說等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大受質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代經濟學面臨的信賴危機或稱典範轉移的衝擊,物理學界在一個世紀前也曾經歷過。當時量子力學打臉古典物理學(俗稱牛頓力學),認為其過於簡化,無法解釋最微小的組成成分──次原子層次的能量與物質行為,並產生與牛頓力學不同的基本概念,如測不準原理、對應原理與量子原理等。

時至今日,量子力學已成為下世代資通訊產業(ICT)的希望,牛頓力學也依舊在人類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舉凡建造一座最先進的橋、設計超音速噴射機引擎或從南極冰層中提取樣本,都需要牛頓力學的知識養分,顯見兩種典範不見得是汰舊換新的取代關係,亦可是分工互補的。鑽研法律經濟學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賀伯特(William Hubbard)更將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關係,與新古典經濟學與行為經濟學類比。

就預測來說,牛頓力學認為世間萬物有客觀的個體存在,且有速度、位置的確定屬性,「測不準原理」則主張粒子的位置與速度不可同時被確定,當位置的不確定性愈小,速度的不確定性則愈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觀察者與被觀察的粒子在觀察過程中互動,且因此改變被觀察物的行為。

同理,在著名的咖啡杯實驗中,行為經濟學認為,人有顧及他人利益與觀感的社會傾向,使受試者獲贈杯子時,會因珍惜禮物而保有杯子。但在新古典經濟學的眼中,禮物暗指價值較高的物品,遂理性地提高對杯子的評價,甚或售出。

究竟誰對誰錯?其實新古典經濟學建構理論與方法,試圖找出市場、企業和其他建制(institutions)的均衡,縱以理性行為等假設立論,卻未否定更完整的人類認知論述,且彙整個體後的經濟模型上,仍能提供相當有用的粗略估計;行為經濟學則聚焦個人行為、不預設人必理性、在實證研究上見長。兩種典範並非競爭關係,而是理解人類經濟活動的互補方法,就像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在物理的人類社會與次原子層次各有擅場一樣。

畢竟我們需要藉牛頓力學建造橋樑,也需要量子力學打造iPhone。重點是如何讓兩種典範進行適當分工,也就是何時該「造一座橋」?何時該「做出一支iPhone」?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671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