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不可避免 受苦可以選擇 心理師談如何以「正念」與癌共處」

2016-05-14 14:52

? 人氣

康健雜誌舉辦「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趨勢論壇,現場民眾跟著和信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體驗「正念」帶來的感受。(顏麟宇攝)

康健雜誌舉辦「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趨勢論壇,現場民眾跟著和信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體驗「正念」帶來的感受。(顏麟宇攝)

根據國健署統計,2015年全台癌症患者已超過50萬,許多病患即使療程結束,仍然面對焦慮、擔憂的不確定感。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14日出席《康健雜誌》主辦的「與癌共處」論壇,暢談如何將「正念」融入癌症病患心理照顧,協助癌友遠離復發陰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石世明強調,「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第1支箭,但是「受苦」卻是可以選擇,往往只是受困於過去、未來,透過「正念」重新鍛鍊覺察力,感受當下,重啟新生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14日出席康健趨勢論壇「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針對「正念─與生命的不確定共處」做專題演講。(顏麟宇攝)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14日出席康健趨勢論壇「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針對「正念─與生命的不確定共處」做專題演講。(顏麟宇攝)

有看到藍天白雲是甚麼樣的景色嗎?

早上出門,有看到藍天白雲是甚麼樣的景色嗎?家人今天是穿甚麼顏色的衣服出門?石世明表示,我們經常因為各種原因,以為自己在奔忙於這些事情,但實際發生的是,洗碗的時候在想喝茶,喝茶的時候在想開會,思緒不斷的流轉,卻完全沒有真正做到一件事情。

石世明指出,人類的心有種慣性,交給自動導航,而追逐一些尚未發生的事,造成「生命空轉」。他表示,生命空轉並非癌症病人特有狀態,已是多數人的常態,吃著美食,心思卻被電視劇情所佔據;在公園散步,不斷想著明天開會的內容。

治療結束後 生命的不確定

癌症治療結束後,理論上很多病人應感到高興,但實際上卻是充滿了生命的不確定,擔憂癌症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甚至連家屬也難以避免。面對24小時的無止盡擔憂,石世明打趣舉例,需多人想看韓劇紓解擔憂,結果發現裡面的韓劇女主角全都得到癌症。

石世明舉草原上遭獅子追逐的斑馬為例,當斑馬逃過一劫後,斑馬的反應是甚麼?牠很快回到大草原上,繼續悠閒地吃草。「癌症就像是獅子」,石世明表示,當獅子已經不再了,我們卻還在回想過去,當斑馬已經在吃著美味的草時,人類還在想,為什麼獅子只追我?到底我哪裡做錯了?下次該怎麼辦?

「鍛鍊心、校正腦」,將注意力放在當下

問題出在哪裡?石世明表示,在於人類有一顆非常棒、但非完美的大腦,讓我們檢討過去並擔憂未來。他強調,我們並非要消除擔憂,擔憂與分心是人類很重要的心理功能,我們需要的是「鍛鍊心、校正腦」,將注意力放在當下,覺察此時此刻的能力,即是「正念」。

石世明解釋,「正念」(mindfulness)並非單純指「正面思考」,「念」是由「今」和「心」兩個字所組成,今天的心,指的就是「此時此刻」的心,我們在做甚麼事,心就在那件事情上。

康健雜誌舉辦「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趨勢論壇,現場民眾跟著和信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體驗一顆葡萄乾帶來的感受。(顏麟宇攝)
現場民眾跟著和信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體驗一顆葡萄乾帶來的感受。(顏麟宇攝)

正念:此時此刻的心

石世明現場還發放每人一包葡萄乾,透過呼吸、五官,覺察從感受葡萄乾的色澤到品嘗時的每一個身體知覺的變化和互動,訓練專注、覺察。他強調,正念是刻意地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對於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不給予評價,才能跳脫受苦。

體驗在品嘗葡萄乾時念念分明地活在當下,對比陷入過去和未來的生命空轉,石世明留下一個問題給了所有人:「我們一天24小時中,有多少時間真正活在當下,不讓生命空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