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小英,我們要跟妳共享,妳會跟我們共享嗎?

2016-08-27 06:50

? 人氣

但講到這裏,平心而論,共享經濟並不是完美的經濟模式,近年來,也有許多對共享經濟的質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前不久,《端傳媒》刊出了《分享經濟的華麗騙局:用科技收租的網路新地主,正如何危害人類社會?》( What's Yours is Mine: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這本書的書摘,這本書從許多角度討論了共享經濟的另一面,在其中提到的一段是:「分享經濟是個運動:是個為了撤銷管制規定的運動。重要金融機構和有影響力的創投資金把握這個機會改變全球民主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法規,用他們的自身利益和喜好重塑城市。」

共享經濟有沒有那麼完美,是一回事,但現在此時,小英政府顯然沒有餘力思考到這一點。

Uber只是冰山一角,處理了Uber,還有Airbnb,處理了Airbnb,還有其他。

把Uber打成不是共享經濟,可以解決的是既有計程車業對Uber的抗爭反彈問題,但不能解決的是,既有計程車業的問題,Uber的出現,挑戰的不是監管法規的老舊,而是既有產業的不效率,而這個產業的不效率,才是小英政府應該趁機解決的問題,小英政府面對的不是計程車司機的生計問題,而是計程車行業的產業問題。

全民計程車28日下午集結於立院旁濟南路上,抗議Uber壓縮計程車司機的工作權。(顏麟宇攝)
全民計程車於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集結,抗議Uber壓縮計程車司機的工作權。(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是把Uber按住,計程車司機的生意就會變好,這麼簡單的邏輯,不用選小英,應該都可以做到。選出小英,台灣社會的期待是,能夠讓整體生活變得更好,包括計程車司機、乘客、還有所謂的平台業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搭台灣大車隊(包含其他叫車平台),發現被繞路多收車資,可以把錢拿回來嗎?不行,你頂多可以打電話去客訴。Uber可以,只要一封email,就可以。如果你搭台灣大車隊發現司機不專心開車滑手機做其他事,你可以怎麼做?頂多就是打電話去台灣大車隊客訴,然後就是一套制式客服回應。但在Uber,一封email就可以,而且還會減收車資退回信用卡。

對計程車司機而言,每個月要交幾千塊的月費給叫車平台,得到的就是叫車派遣服務,但這叫車服務,消費者如果打電話叫車,每通電話還需要繳費給叫車平台業者。而台灣Uber每趟乘車費用收取25%的手續費,其實不低。但如果Uber司機在尖峰時刻上線提供服務,達到一定時數,就會收到一筆Uber發出的獎金,如果Uber司機每週提供服務的行程趟數達到一定標準,Uber也會發出一筆獎金給司機,這獎金的數目,大概就等於台灣大車隊向司機收取的月費金額。

是不是共享經濟這件事,大概只有小英政府會在意,畢竟,這是他們的經濟政策主軸,但是不是能對整體社會與產業創造更好的環境,是更該被在意的事。

小英的政見中不斷的提到產業創新升級等等的字句,不論是共享經濟、物聯網,都是依附在這個主軸上的方法工具,即使是在小英發表觀光政策政見時,也都不忘要提到「善用共享經濟」。

手機叫車APP優步(Uber)在許多國家都引發抗議,計程車司機反應尤其強烈(美聯社)
Uber在許多國家都引發抗議,計程車司機的反彈尤為強烈。(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的確需要共享經濟,但真的不用想的太複雜。小英政府很喜歡講國家隊戰略,很喜歡講產業整合,目的在於減少重覆投資、集中資源,但現在的困難在於,一講到整合,就等於整併,怎麼談都很難談。

但共享這件事,在台灣產業界並不是沒有過,很多人喜歡用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來當國家隊的例子,大聯大模式是一個什麼概念?基本上這就是一個「B2B」的共享經濟模式,所有參與其中的零組件業者共享後台運籌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消除不必要的重覆投資,強化個別業者的專長優勢,這,不就是共享經濟的概念?

當小英政府談創新升級時,談國家隊戰略,談共享經濟,這幾件事看起來有關,卻從來沒有一套綿密的政策織網串聯,這不是一個荒謬的故事嗎?

盡信書,不如無書,小英的共享經濟,不也是如此。

小英,我們要跟妳共享,妳會跟我們共享嗎?我們可以來談我們有什麼可以共享嗎?

*作者群為科技評論人。原刊微信公眾號:TWicic懂灣灣  / FB:TWicic,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