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台灣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國際衛生條例》(IHR)的運作,2009年7月,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政府採購協定》(GPA)。同年起,台灣連續幾年都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邀請,由衛福部部長以Chinese Taipei名義、觀察員身分率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2013年我國民航局42年來首度獲邀率團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guests)身分出席第38屆「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留意上述國際組織參與成績表發布的時間,不難發現,這份成績單是和兩岸關係改善,連結在一塊兒的!這是馬英九政府外交休兵政策所結的果,也是兩岸和平紅利的一部分,雖不滿意,勉強可以接受。
台灣今日參與國際組織困境,源於當年的作繭自縛,源於當年的堅持漢賊不兩立所衍生出來的「一個中國」原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年台灣種下了苦瓜,如今,就得概括承受吞下這苦瓜。歷史既然不能重寫,台灣今天也沒辦法跟國際社會說:「1971年的決定不算數,重來!」如今的台灣,只能從迷霧密布的叢林中,耐心地找尋出路。弔詭的是,如今,台灣若想重新回到聯合國,若想參與各項國際組織,解套之道,怕還是得從「一個中國」的原則裡去尋求,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台灣必須持續與大陸和解,盡量拉長兩岸享受和平紅利的時間,用時間換取台灣在國際間的空間。
台灣參與國際 要設想兩岸與國際都不反對的方案
在現實環境裡,台灣沒有條件與中國抗爭,更沒有籌碼向中國挑釁,台灣要想成為國際社會與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者,必須用更長遠的眼光和耐性,尋求一個兩岸與國際社會的要角都能首肯或不反對的「解決方案」。
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的長期挫敗,使得許多人產生了莫名的焦慮感,因而有許多人病急亂投醫,或是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或是主張台灣應成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或是主張台灣應用新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有人乾脆說自個兒是日本人....。衡諸國際現實,這些主張大抵都僅止於口號、理想、幻想,並無實現的可能性,這類的主張一旦轉換為行動,甚且還可能危及台灣在其他國際組織中的現有會籍與參與,失之東隅,且無法收之桑榆。
目前台灣除了聯合國及相關組織,以及若干非關聯合國但我國主動退出的國際組織(如國際刑警組織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簡稱 Interpol)以外,在許多國際組織裏仍然擁有會籍,或有積極參與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