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塌30年,東西落差嚴重、社會滋生忿恨怎麼辦?學者推動「東部人保障名額」

2019-11-10 09:30

? 人氣

30年前東德與西德統一,但德國東、西兩部社會仍有極大的差距(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30年前東德與西德統一,但德國東、西兩部社會仍有極大的差距(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柏林圍牆倒塌至今已半個甲子,不過,直到今日,前東德地區與前西德地區之間在政治權力、經濟成長、學術發展等方面都仍然存在巨大落差,這個區域落差所帶來的忿恨感也成了極右派在東部滋長的溫床。對此,來自德東的社民黨(SPD;中間偏左政黨)政治家希德布朗提倡在各領域的領導階層設置「東部人保障名額」,希望在統一後30年的今天,前東德地區的人民終於能夠與西部佬平起平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德國東西部的差距正在縮小,但是非常緩慢

德國政府關於「東西差距」的最新報告指出,在2017年,前東德地區的失業率為7.6%,而在西部則僅有5.3%,東部的人均GDP更僅有西部的73.2%,不過呈現成長趨勢。在科學方面,東部城市萊比錫(Leipzig)、耶拿(Jena)與德勒斯登(Dresden)等地的大學聲譽與研究品質也漸漸成長中。

樂觀一點確實能夠說,德國東西間的區域落差正在縮小,不過,速度慢得怵目驚心。2016年一份題為〈東邊誰做主?〉(Wer beherrscht den Osten?)的研究指出,儘管如今東部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7%,東部人卻只能取得1.7%的頂層職位(如法官、將軍、大學校長、總編輯、執行長);就連東部人佔總人口87%的「前東德」地區,出任重要職位的東部人也只佔23%。事實上,在今日德國各大學之中,沒有任何一位校長是東部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6、7日訪問中國,向李克強建議保障香港公民權利與自由。(AP)
德國總理梅克爾,出身德國東部(前東德)。(AP)

兩德統一的震盪跨越世代,「東德人」標籤依然存在

自由記者索瑪斯堪達(Sumi Somaskanda)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專文中提及,許多德國人都低估了兩德統一的影響。德國頂尖的經濟研究單位「哈勒經濟研究院」(IWH)院長葛洛普(Reint E. Gropp)告訴索瑪斯堪達:「我們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在統一當下已經在工作的那一代人會受到影響,就是當年大概30到50歲的人。無可否認,這有點天真,而且是個錯誤的想法……統一引發的後果是跨越世代的,我們直到今天仍受到影響。」

在兩德統一逾20年後的2010年,一位前東柏林的女性和一家公司間的官司引發媒體關注。這位女性認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遭遇種族歧視,因爲在公司寄給她的拒絕信中,出現「東德佬」(Ossi,對東德人的蔑稱)一詞和一個減號。這起訴訟最終被駁回,理由是「東德」是一個區域,而非一個族群。

2019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萊比錫(Leipzig)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音樂廳(AP)
2019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萊比錫(Leipzig)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音樂廳(AP)

不平衡感滋生民粹主義,東部成極右派大本營

德東與德西在經濟發展、人均收入甚至社會地位上的不平等,也導致了兩個區域在政治傾向上的差異。儘管近年在全德境內都能見到極右派聲勢上漲,但在東西間的差別卻顯而易見,極右派民粹主義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在前東德地區最受選民支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