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輿論界關注總統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已經有段時間了。在倫敦政經學院出函證明蔡總統擁有博士學位後,博士門的爭議已漸漸淡化。這引人注目的爭議事件始終環繞在蔡總統的誠信問題。蔡總統究竟是否獲得了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其論文的原貌為何?這些原是簡單不過的質疑,只要蔡總統本人或相關單位出具原始文件,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爭議一拖再拖,不免讓有些論者懷疑,是不是蔡總統的學位取得真的有不正當之處?是不是懂選舉的人在施放煙幕彈、甚至是有人與當權者在演一齣雙簧,藉此讓社會大眾不去關心原本應該去注意的其他議題?
讓我們先擺脫針對蔡總統個人的博士學位爭議。在這爭議逐漸淡化之餘,我們其實可以把關注點延伸到其他政治人物的學位或其學位論文之上。蔡總統和韓國瑜的博碩士論文及學位,都是他們未成為政治人物之前的成果;但有為數不少的政治人物,他們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及學位,是在他們成為政治人物之後才有的東西 。檯面上的人物最顯眼的當屬陳菊及蘇嘉全。曾有人質疑蘇嘉全的碩士論文涉及抄襲,而陳菊的碩士論文則從未受到嚴肅的檢驗。
除了個別政治人物之外,我們要問的是:當政治人物成為研究所的學生(不論是碩士生或博士生),他們真的有時間、有餘力、有心情的來上課、研究和撰寫論文嗎?用常情常理來推斷,即使許多政治人物在乎的是真理的追求,而不只是文憑而已,但因百務纏身,除非是超人,他們實在很難專心致力於課業。即使用最低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他們,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很難稱得上是稱職的學生。這也難怪有許多人會合理的來懷疑:他們是不是有去上課?他們的學位是不是用正當的方式取得?他們是不是僱了寫手來幫他們寫論文?他們的論文是不是助理代筆的產物?他們是不是抄襲了別人的著作?他們的論文是不是剪貼的結果?
即使他們是用正當的方式取得了學位,我們仍然可以質疑頒授學位給他們的大學,這些大學是不是以合乎一般學術規範的水準來要求他們?更直白的問,這些學校有沒有放水?有沒有討好他們?有沒有舞弊?有沒有作假?
在今天,我們除了可以用電腦比對的方式來檢查他們的論文是否涉及抄襲,也可以追查他們的學位口試委員及指導教授與他們之間的利益關係。我們是否可以藉此機會,畢其功於一役的全面檢驗政治人物,看看他們在取得政治職務之後所得到的學位是否有其正當性或真實性。
這麼多年來,不要說政治人物靠著他們的特殊地位可以輕易的進入碩博士班,也可以輕易地取得碩博士學位,有許多在政府行政單位的公務員,靠著他們在公務系統可能有的資源,也相對的容易獲得大學的青睞,而成為大學的「資產」,取得碩博士學位也相對容易。幾乎只要是完成了論文,不論那論文的品質,多可獲得指導教授的同意而舉行學位論文口試。而在人情關係的運作下,學位論文的口試有時倒也像黑道圍事一般,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會在恭喜聲中通過。
政治人物與學術機構的彼此利用對臺灣高等教育是一件大不幸的事。以取巧方式取得學位的人物,對頒授學位給自己的機構怎會看重?他們甚至對知識、真理、乃至所有學術機構及學者都會不屑一顧,以為甚麼東西都可用巧術取得、以為別人也都跟他們一樣。以放水方式來頒授學位並藉以擴展政治勢力的學術機構,怎會在乎大學本身應負的義務?這些機構不看重自己,毫不知恥的作賤自己,只會遭致從它們身上獲得名器的人及有志之士的輕視。更糟的是,大學精神的喪失代表了社會的沉淪及墮落,失去靈魂的大學會是甚麼樣的東西?整個社會將受到何種傷害?
特殊人士的學位取得問題,向來就是我國高等教育當中受人詬病的一環。讓我們趁著蔡總統博士門的餘波,打鐵趁熱的正視這問題。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