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正義大旗下,還有多少學者對「民國史」有研究的興趣?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但涉及學術研究和學術自由,一個學者都不能落掉!就這麼在政黨輪替後,一個本來沒太大聲音的冷單位─國史館,鬧出好大動靜。學者連署表達不滿、直接上書蔡英文總統要求解決、勞動總統府親自主持「解密」協調會…。問題是,為什麼政黨輪替前沒這個問題?
事情的源起是在現任館長吳密察到任後,於8月1日頒布了「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最重要的規範是陸港澳學者調閱館藏檔案受到限制,簡單講就是不能借了,這讓學界大為驚愕,總不能連學術研究都有統獨之分、內外之別?旋即展開連署活動,舉辦公聽會,寫信給吳密察,繼而再寫信給蔡英文,總統府因而出面召開協調會,但仍未解決問題。
蔡政府上任第一把火 限制陸港澳人士借閱?
國史館的解釋是,「兩蔣檔案」從來未曾關閉,一直提供各界應用,包括線上閱覽檔案、到館閱覽檔案及申請應用檔案3種方式。至於3種閱覽方式則依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等規範辦理。最重要的,根據國家機密保護法規定,儘管自動解密年限最長為30年,但第12條有除外條款:「涉及國家安全情報來源或管道之國家機密,應永久保密。」換言之,所有被政府列為機密檔者,無法一概年限到就自動解密,還需要「原機關」逐件檢視,確定沒有永久保密必要者,才能適用30年解密的條款。
面對學界的質疑聲浪,吳密察表示,國家法令在前,他只是要做到「依法行政」讓制度有所遵循,但是,國事如麻,成千上萬的檔案要各機關一一重新為國史館做「解密鑑定」,他臉色尷尬的說,「確實為難,大家都公務繁忙啊。」國史館人員相視無言,問他們「為什麼前政府沒這困擾」?她們低聲回答,「以前沒這麼做?」為什麼以前不要原機關重新檢視該否解密?又是一抹尷尬的淺笑,只差沒衝出口:因為沒人理他們!這一次,如果不是總統府出面開協調會,國史館欲期在明年四月前公開上線的檔案大概依舊遙遙無期。
解密權限不在國史館 而「各機關」沒空理
吳密察坦言,很多人以為檔案送國史館後,要不要解密,權限在國史館,但是錯了,行政院早在2006年就有明確函釋,「國史館係檔案存放而非承受業務之機關,因此無機密等級註銷之權。」他反問,「那我該怎麼辦?」
事實上, 國史館自8月起啟動清查上網作業,蔣中正總統檔案也已有部分完成開放線上閱覽。8月底開始進行蔣中正總統檔案清查,待清理的檔案多達26萬件,估計12月底即可完成清查,上網5萬件,明年4月應該完成開放線上閱覽,屆時,不分台陸港澳或國際人士,都可直接上網。明年則持續辦理蔣經國、嚴家淦總統、和陳誠統等已數位化檔案清查,也會分批辦理上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