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母語教學困難又沒用,只是增加孩子負擔?他舉出清代漢字存廢的討論,打臉酸民

2017-02-21 15:16

? 人氣

在台灣,每個孩子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母語。除了最常見的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之外,更隨著新住民的增加,未來在台灣出生的兒童,其母語會有更多種類。尋找一套能夠保存各種珍貴母語的讀寫系統,對現在的台灣來說十分重要…

漢字難?拼音難?源頭是語言教育的方式

近期有兩篇討論本土語言教育的新聞,分別報導了臺灣閩南語(為利讀者閱讀,以下簡稱為「臺語」)的漢字教學(註1)與羅馬字教學(註2)的問題,引發軒然大波,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質疑、嘲弄本土語教育方向的錯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想先帶各位回顧百餘年前的中國。時值清末民初,西方思想漸次傳入,許多文人志士遂主張應當廢除中國慣用的漢字,而改用西方式的羅馬拼音來書寫漢語。這樣的想法想當然爾,最後並不成功;然而,撇除漢字優劣的討論,這場運動背後的意義何在?當初鼓吹廢止漢字的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漢字乃是「象形文字之末流」,並且因而「不便於識,不便於寫」(註3)。相較下,今日的臺灣社會在此時卻高度擁抱漢字,聲稱羅馬拼音看不懂,造成學習困難,其中的曲折引人深思。

社會上對於西方拼音文字系統的恐懼其來有自。臺灣兒童在學齡前先學習的是拼寫華語(即一般習稱的「國語」)發音系統的注音符號,乃是減省漢字筆畫創製而成的音標系統;接著才是臺灣社會普遍使用的繁體中文漢字。西方羅馬字母的學習是伴隨英語教育而帶入的。如果仿照中國,以羅馬字母為主體拼寫漢語發音,學生自幼習慣拼音文字,應不致如今日一般的引起嚴重反彈。

相較下,如果以羅馬拼音教學只得引起如此重大的反彈,改採全漢字教學是否能杜悠悠之眾口?從前面針對「薁蕘」的討論,可知答案想當然是否定的。網友的回文中顯示著,他們其實並不在意臺語的書寫系統該採漢字抑或是羅馬字,重點只是他們熟不熟悉、能不能馬上理解。而只要是他們看不懂的,他們就會反對到底——不然要讓自己變成只會說、不會讀的「文盲」嗎?究竟為何本土語言教學,非得經過如此「困難」的兩條路?以下將針對漢字以及羅馬字書寫的特點說明此兩大書寫系統的優劣。

漢字書寫系統

漢字系統最大的好處,源自於臺灣社會的傳媒,慣用以繁體漢字為載體的書面華語,做為不同人群之間的共通語。也因此,在本土教育持續使用廣大民眾已經習得,且華語、臺語均使用的漢字作為教學媒介——讀者可以放心的是,多數臺語也使用的漢字並非全部如同上舉的「薁蕘」一般晦澀,若無汝就無可能看有我這句咧寫啥。因此,主要使用漢字,不啻是為多數人大開善門。此外,漢字可以區辨同音異義的詞素,對於使用者而言識讀的速度亦得以提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