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爭對人類歷史影響深遠。查爾斯二世雖然從未承認多佛密約存在,但已引起英國貴族對他可能改宗天主的疑懼。查爾斯二世與他那曾被謠傳為是羅馬教皇特務的王后又無子嗣,恰好讓身為天主教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有機會繼承大統。英國貴族對是否允許詹姆斯二世繼位的鬥爭,導致了英國國會兩黨制的誕生。查爾斯二世在1681年解散國會後獨裁,到1685年病危之際改宗天主教。詹姆斯二世在爭議中即位,並於1688年宣佈廢除懲罰天主教徒與非英國國教清教徒的法律。英國貴族中的七大老(史稱Immortal Seven)忍無可忍,只好「邀請」堅決反抗路易十四「太陽王」天主教霸權的法國死敵、詹姆斯二世的清教徒外甥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進軍英國,促成了1689年的光榮革命與權利法案的頒佈 – 國王不經國會同意不得任意增稅、徵兵、無理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奠定了英國議會民主的憲政基礎,也讓重掌大權的英國國教徒通過了一系列排除天主教徒的嚴刑峻法,確保了英國宗教意識形態的純正。
遜位潛逃法國的詹姆斯二世又在法國海軍援助下進攻愛爾蘭,威廉三世雖有國會支持,但財政仍然拮据,又有舅舅們惡性賴帳的記錄在前,貸款利率極高(如下圖)。《利率史》記載,當時英國的法定利率為6% - 8%,但借給王室的貸款不在此限,威廉三世向倫巴底街拆借短期資金的利息,有擔保品也要12%,無擔保更可以高達30%!。為了籌措戰費重建海軍,威廉三世只好同意讓國會立法成立英格蘭銀行─人類史上第二間中央銀行(第一間是瑞典央行,1668年成立),允許英國王室與國會得以大英聯合王國的名義借款,共同擔保財政責任,以免英國再次瀕臨信用危機,從而讓利息8%的戰爭公債順利發行。而在英國飽受歧視的天主教徒,要再等上140年,才在19世紀得到解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英荷戰爭可視為1672 – 1678年法荷戰爭的插曲。因為法荷戰爭涵蓋法國、荷蘭、英國、瑞典、西班牙、丹麥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實質等於一場歐洲大戰。路易十四雖然在1678年後兼併了大批西班牙領土,確定了「太陽王」霸權,但威廉三世領導下的荷蘭不僅收復失土,且得到了低關稅優惠,海上勢力又尚未遭受英國艦隊的挑戰,維持了一方霸主的局面。如此成就,應當歸功於荷蘭卓越的國家信用:貿易繁榮促進經濟成長,人民勤工儲蓄投資,王室儉約自律,上下一心,團結自強,雖然曾出現鬱金香金融泡沫,政府公債亦隨戰況波動,但國家財政與信貸市場並未崩潰。《利率史》記載,戰時荷蘭政府的貸款利率僅需4% - 12%,低於英法敵對勢力,實為一巨大的戰略優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是發展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