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前瞻」透露執政者已絕望

2017-05-15 07: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放棄「溝通」 了嗎?(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放棄「溝通」 了嗎?(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對未來失去希望的時候,常會出現兩種症候,一是拒絕再溝通,二是放棄思考未來。最近政局發展,似乎在在顯示,當前執政者已經透露出絕望的行為模式。蔡英文不一定有意識地對自己執政絕望,不過,她正透過這兩種行為,在逐步培養自己體會並接受她本人已經在潛意識裡形成的絕望之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英文拒絕再溝通的第一個例子,就是兩岸關係。然而,外界可以用其他理由解釋她對兩岸關係僵局的不疾不徐,比如說她是剛當選,本應該反映選民期望對北京強硬,或說是她設計的策略,動機是在給北京施壓。另外,她對國民黨似乎早也放棄溝通,但外界也能有合理的解釋,大可認為這其實是鬥爭國民黨的手段。

一直到最近,她一方面下令前瞻計畫與公投法在立法院一定要通過,也就是停止與在野黨繼續協商、周旋;另一方面,她又對社會團體對她大聲喊話,到處集會抗議的現象,顯示不耐煩。換言之,她開始不能忍受自己的決策受到延宕。不過,儘管絕望的人會放棄溝通,但是倒過來主動切斷或拒絕溝通,卻不一定是絕望。

20170511-國民黨立院黨團11日杯葛前瞻基礎建設,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林麗蟬站於桌上高舉「有異議」、「會議無效」標語。(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院黨團11日杯葛前瞻基礎建設,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林麗蟬站於桌上高舉「有異議」、「會議無效」標語。(顏麟宇攝)

執政者絕望與否的最後判准,在於執政者對於未來抱持的態度。而如今,用幾天時間,用幾張紙就完成的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是典型的一種對時間的失去耐性,對未來的放棄思考,有如在文字上開了前瞻這個詞語一個玩笑,一個打著未來為名義,卻絲毫不顧及未來的揮霍,反映的正是末日降臨前無止盡汲取的姿態。

民進黨執政經驗中,主要依賴的手段無非就是掠奪或重分配,透過安插人事,分發工程,利用基金會徵收私人資源,利用執政尋租佔據公家資源。福爾摩沙基金會或金融改革,正是箇中模範。至於生產與規劃,並非民進黨所擅長。結果,前瞻計畫也如此­­―不考慮環評、不考慮經濟效益,只考慮穩定政權所需的臨時需要。

北京推動一帶一路也必須透過借貸,但是一帶一路的投資著眼各種開發及運輸,初始由北京籌募,未來多國化的亞投行會有愈來愈多的投入,風險可以獲得分擔,而未來創造的貨流量以及商機已經浮現。與此相比,透過前瞻計畫在幾週時間內就批湊出來村村點火的輕軌建設,對一個已經喊窮的執政者而言,並不理性。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峰會)14日在北京登場(AP)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峰會)14日在北京登場(AP)

這樣一個大規模的舉債及建設,蔡英文已經拒絕再進行溝通,她執意跟未來如此強求,其間所透露的,就是一個未來意識已經破碎的執政者,所以她不要聽到關於未來預期的效益如何不佳,環評如何不確定,債務可能如何龐大?表面上,她為了推動年金改革,竟與軍公教錙銖必較,實際上,像前瞻計畫卻又大而化之。

軍公教是執政者推動政務的基石,是她未來可長可久不可或缺的保證力量,結果她不此之圖,則是另一個不考慮未來的鐵證。她甚至支持溯及既往的改革,造成已退休者規劃人生晚年莫大的挑戰,等於對自己在軍公教心目中的基本信用都棄如敝屣,必定導致下一代軍公教進一步的離心離德,以及當下立刻的執政困擾。

簡言之,執政者強行推動前瞻計畫,固然絕不是有意識地故意要摧毀未來,可是她卻在強迫大家重新面對執政者,把執政者當成撼動民眾與社會對未來進行規劃的障礙。透過外界對她支持的快速流失,她終將認識到,她自我封鎖的主要對象,並不是群眾,更不是國民黨,而是她始終還不願意面對的正在絕望的自己。

*作者為台灣大學、中山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