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30周年》學運世代衝撞戒嚴 林佳龍:以前真的是憨膽!

2017-07-16 11:08

? 人氣

《新新聞》30周年攝影巡迴展台中起跑,台中市長林佳龍比著他自己當年參加學運時的歷史照片。(台中市政府提供)

《新新聞》30周年攝影巡迴展台中起跑,台中市長林佳龍比著他自己當年參加學運時的歷史照片。(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灣解嚴30年,在1986年解嚴前夕,一波波不畏權勢,衝撞威權挑戰體制的行動前撲後繼,學運世代台中市長林佳龍回憶那一段年輕歲月,有幸能跟台灣民主運動一起前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林佳龍1982年進入台灣大學政治系就讀,他表示,當時政府戒嚴加上動員戡亂體制,凍結許多對人權的保障。國民黨當時在中國內戰失敗,認為校園學運是導致失去政權的原因,因此對校園管制特別嚴格。

林佳龍指出,當時政府用特別權利義務關係,除黨禁與報禁外,校園內還派駐教官管理學生生活與思想,在校內發表言論都要經過審查才能刊登,造成一種白色恐怖。

他說,當時學生開始要求廢除審稿制度、教官退出校園、學生會主席普選、校園自治、教授治校等訴求,但學生運動校方除了打壓也會懲戒,學生開始會半夜去散發傳單抵制。

學生進一步發現,大學法限縮校園民主與自治,要改變現狀必須走出校園外去解決。林佳龍說,學生團體組成「大學改革請願團」到立法院請願,擬出改革法條,找了國民黨立委林時機、民進黨立委尤清共同到立院提案。

但學生團體發現當時是「萬年國會」,被威權體系把持不可能改變,增額立委與改選人數佔不到國會1/10,才發展「自由之愛」運動,要求政治民主化,進一步衍生野百合學運。

林佳龍說明,野百合學運提出四大訴求,包括召開國民國是會議、廢除臨時條款、國會全面改選,訂定民主改革時間表。這些一連串學生運動歷經10年。從原本學生要求言論自由,變成校園民主、大學自治,到國會改選、全面民主化,這也是時代潮流的變化。

「以前真的是憨膽!」林佳龍說,他們參加學運後返回學校,準備在校門口舉辦肥皂箱演講,他們10個人一同簽名保證會出席,隔天卻發現簽名單遭竊,有人突然不參加,他們冒著被退學的風險辦完活動。

林佳龍回憶說,有次他們密謀要到某1名同學外面的宿舍,商討要到立法院請願的活動,但地點卻意外曝光,事後才得知提供場地的學生,是校方派來的臥底。

被學校教官約談時,林佳龍發現桌上有一份文件引述法條要將他們7個人退學,他將文件交給當時的成員之一、現任立委鍾佳濱,到外面宣傳學校未審先判,引發立委與媒體的注意,後來學生從退學改為記過。

林佳龍研究所畢業後入伍當兵,到台南永康砲校受訓練,他發現軍方成立「春風專案」,最少有4個軍官對他進行監視,他往來的書信都被檢查過。

下部隊後林佳龍到防空砲兵十軍團服役,野百合學運發生後他請假離營參與,學運結束後他回部隊,指揮官將他帶在身邊形同軟禁,他據理力爭才又調回單位直到退伍。

「解嚴30年也是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林佳龍說,他覺得能夠跟台灣民主發展,一起呼吸一起脈動,當時只是一個年輕人的浪漫跟熱情,但能夠跟著台灣走出一條路,事後來看也是很欣慰,雖然中間有很多的困難與挫折,甚至有一些代價,不過也不虛此行。

林佳龍強調,台灣的民主化,有了選舉和言論的自由,雖然民主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民主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期待年輕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用自己的行動讓社會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