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基本工資與競爭力皆高於台灣
如果數據真的會說話,告訴我們的真實情況是:政府努力要調高的基本工資,其實與解決全國的薪資停滯、低薪困境,關係不大。有的只是官員能用來說嘴,強調他們如何努力的照顧弱勢勞工、解決低薪問題,但是否照顧到弱勢勞工也有疑慮。調高最低工資對原本領取基本工資者而言當然是受惠,但對某些「邊際勞工」而言則受害的可能性更高。
相較鄰國,今年基本工資再上調其實不為過。南韓是台灣主要的貿易競爭對手,企業界也最喜歡拿韓國來對比台灣。7月南韓政府一口氣把將明年勞工最低時薪為7530韓元(約台幣201.8元),以月薪看為157萬韓元(約台幣4.2萬元),漲幅達16.6%。南韓從07年起10年間,基本工資調高幅度是49.7%;同期間台灣的調幅是2成多,但這10年間南韓並未因此失去競爭力,台灣也也並未因得利。
至於為公務員調薪說要帶動民間也調薪,這種帶動效果其實微乎其微,因為民間與公家已成為兩個不同的就業市場,薪資彼此影響牽動的成份低。而對經濟的效益,調薪讓公務員家庭每年增加200億元收入,根據過去的數據估算,其乘數效果頂多產生1.5-2倍效果(300-400億元),相對於17兆台幣的GDP,其影響與效益是小,難稱「強心針」。
解決低薪藥方就是增加投資
回顧歷史大概可看出,早年薪資成長快時,基本工資的調漲關心者少,更不會成為每年一度勞資對決PK的焦點;薪資停滯問題嚴重後,近年則越來越是成為焦點,政府與勞工似乎都希望以基本工資調高照顧弱勢勞工、解決或至少紓緩低薪問題。不過從歷史數據看,則不是那麼一回事。
真要解決低薪問題,藥方其實很傳統也很簡單:就是增加投資。比較過去十多年的薪資停滯時代的投資表現,可看出國內超額儲蓄率一路爬升,顯示投資不足。蔡政府要解決國內低薪問題,除了設法增加民間投資外,並無其它有效的好方法。把心力放在基本工資上,是畫錯重點。因為,如果提高基本工資真是良方,世界當無低薪國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