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11月13日回答市議員陳慈慧(民進黨籍)的質問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但不是正常國家」,目前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至於台灣的定位到底何在,又為什麽不正常,柯P含糊以對,打發過去。
市議員質詢市長天經地義,上窮碧落,下黄泉,言論對外更不負責任。陳慈慧也許會覺得她的「快問快答」設計很俏皮,題目也相當尖鋭,直指柯文哲與民進黨的難言之隱,甚至挑撥首都市長與執政黨之間的緊張關係,為2018年的市長選舉和2020年的總統大選埋下進撃的伏筆。一旦選戰開打,柯文哲說過的任何話語,都將是對手炮火四起的彈药,國民黨當然不會棄而不用,民進黨難免擦槍走火。
台北市固然是首都,市議會卻屬地方級,飛象過河,這種「問政」内容不僅無聊,談不上道理,既無關台北民生大計,又打亂國家認同,頂多逞一時口舌之快。柯文哲說台北市民的素質很高,如果不是譏諷高雄市長陳菊在台北政壇不會有行情,就是討好選民的民粹操作。由陳慈慧的提問看,柯文哲對市民素質的斷語可能得打點折扣,畢竟有什麽様的選民,便有什麽様的議員。
台灣的確是一個不正常國家,名稱多變,從「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區」、「中華民國是台灣」,到台灣,不一而足,藍綠儘可各取所需,各事其主。
柯P被逼上梁山,一問一答,終究留下簡短陳述。白紙黑字,他的政治前途恐怕没有太多廻身空間,特别是往後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從「兩岸一家親」、「建構生命共同體」到台灣「不是正常國家」,柯文哲的思路多少一脈相承,用字遣詞或許不同,卻無一不否定台灣的主體性與自主性,還把自己困限在難以轉圜的死角,這不是正常市長應有的政治智慧與道德擔當。
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看法,理想的政治領袖憑魅力和理念,可以透過全國大選(如總統或國會選舉)赢得人民的追隨,在政治決策上見人所未見,採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果斷,帶領人民建立一個外抗强權、内除國賊的民主國度,並為成敗承擔終極後果,毫不優柔寡斷,更不會裏外矛盾,一方面内欺人民,另一方面外棄國格。
過去三年,在媒體光環下,柯文哲手握首都大權,即使歴經大巨蛋黑箱作業弊案、上海雙城論壇的「喪國」論調和中國新歌聲的暴力事件等,他的民調支持度依然高居不下,無疑顯示韋伯所說的個人魅力。柯文哲公開尋求連任,說好聼點,是政客肩負韋伯强調的一種「政治使命」感,其實是權力慾望在作祟。首都市長好歹是萬人之上,距一人之下,還有一步之遥。
英雄敢為天下先,只要柯文哲一路過關斬將,由地方而逐鹿中原,恐怕是遲早的事,藍綠雙方勢必要俯首稱臣。問題是,柯文哲或許魅力十足,與理想領袖的典型卻還有一段距離,政治果決能力與道德情操都顯得捉襟見肘,缺乏大將之風,未必足以撼動群倫,更别提要率領千軍萬馬,直搗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