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蔡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的計算方式,台大風險中心的選擇假設就非常「仁厚」;其算法是到2025年時,燃氣約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的目標達到。
拿作不到的夢幻目標當基準
不過,根據現在推動的進度,或是其它專業機構的推測,這個目標肯定無法達成,彭博能源財經團隊的推估,是2025年時,台灣煤電占的比重要上升到54%,綠電不到10%。因此,台大風險中心是拿一個達不到的政策目標當計算標準來作比較,其錯誤不言可喻─這是第三個錯誤假設。如果風險中心拿彭博推估的結果再作計算,結論大概會很不一樣─同時也很難看吧!
而如果真要比較核電存在與否對排放的影響,其實該在「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比較─所有科學實驗,或是經濟學上的分析,都會有這麼一個「其它條件不變下」的前提。例如在增加同樣數量的再生能源、同樣數量的天然氣取代煤電的情況下,比較核一到四全部運轉,與全面廢核後,兩者的排放量差異,這種比較該較具意義吧。
台大風險中心利用一連串不實在甚至錯誤的假設,得到使用核電(核四商轉,核一、二、三除役)後產生的排放,高於非核家園政策的排放結論,其實是一種「垃圾進,垃圾出」的計算結果,而其隱喻就是啟用核電無助減碳。這個結論正確與否,其實可看看日前才舉辦的波昂氣候會議。
波昂會議焦點:在化石燃料而無人談廢核
這個會議的焦點在減碳對抗全球暖化,會中被各國及環保團體指責、批判的國家是德國、美國,原因在其仍使用、甚至捍衛使用化石燃料的權利;至於那些用核電的國家,倒無人提及或指責。法國核電占7成,其提出的減碳不是廢核、減核,而是不用煤電;中國包括已運轉、興建中、規劃中的核電廠超過百座,要用以取代煤電,結果中國被認為減碳有成績的國家。台大風險中心這個比較得到的結論,即使不談是否無厘頭的蓄意扭曲為政府抹脂擦粉,但至少也是會產生誤導作用。
此外,這個計算也有一個並未納入考量的因素:投入成本問題。蔡政府能源政策全面廢核、大力推動綠電,估計要投入的成本大概是2兆元以上,而綠電成本原本就較高。未來除非火電原料(煤與天然氣)價格往下降,否則電價要不漲也難。
最佳勇氣獎:風險中心還是李應元?
蔡政府在選前選後都承諾,全面廢核後仍維持供電穩定、電價不漲;但實質上其能源政策存在著一個「三元悖論」─即廢核以再生能源替代、達成減碳承諾、維持供電穩定電價又不漲,這3個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經過1年多後,供電穩定的承諾是確定跳票了,電價不漲的承諾也即將跳票,官員紛紛測風向式的說「1度漲1元不算高」;減碳則不必說,今年國內排放量創10年新高,未來何時可降下仍待觀察。
在此現實情況下,台大風險中心願意出面說蔡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碳排放量低於有核電,確實是「很需要勇氣」,有得最佳勇氣獎的潛力;唯一可匹敵的強力競爭者是:環保署長李應元─他投書國際媒體,強調台灣在節能減碳的承諾,還分享「台灣經驗」,完全忘記他任署長一年,台灣排放量創10年新高、未來風險亦高的事,確實是勇氣過人。
至於專業度嘛,就忘了這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