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科學本來是人文!

2021-07-05 05:50

? 人氣

需要藉此也澄清一事。我們學界通常有所不知:史諾是位物理學家,他說「兩種文化的鴻溝」所要強調的是:西方當時「人世學界」輕視「物學」知識的不當。我們學界卻有人誤會成:史諾擔心大學裡只重專業教育而缺乏「人文素養」。這些人的用意也許是好的,但根本是搞錯了——不止引用失意,也不知研究物學的講理精神本就是一種重要的人文素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科學不是客觀,是心所同然的「共同主觀」

通常以為「科學」是「客觀的」,當係嚴重的誤會!說得清楚一些:任何一門科學都不外是要「用一套說得通的理論來解釋、預測現象,解決問題。」現象既是出自於人的觀察與實驗,理論又是出自於人的思想,因而任何學問都是人心探討特定對象時「主觀」的發明,毋庸置疑。

只是,學問追求的並非個別人的主觀,而係「人心之所同然」。(案:《孟子‧告子上》寫「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王國維在〈釋理〉這篇文中說得透澈:「故『理』之為物,但有主觀的意義,而無客觀的意義。」

進一步言,科學所講究的,是誠實、嚴謹、冷靜、開明、謙虛,是不固執成見,是與人溝通;因而並不是「客觀」(objectivity),而是心所同然的「共同主觀」(intersubjectivity)。

通常以為「科學求真」,又是另一個嚴重的誤會。「真」字在古書裡的意思是「非人為的本然」;到了現代,由於日本人及宗教人士用「真」來翻譯英文的truth或德文的Wahrheit,拿來與「假」(falsehood)對立。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說法,都不是「科學」的本旨——科學既是人為的,當不可能有所謂的「真理」。

出自《漢書》的「實事求是」一語,才合適拿來形容現代科學所重視的「驗實明理」要旨。《爾雅‧釋言》裡寫:「是,則也。」據此,「實事求是」是什麼意思呢?「弄清楚事情,然後求得一套說得通的道理。」總而言之,常人說「求真」乃是欺人之談,說「求實」(當說及現象時)或「求是」(當說及理論時)才契合實義。

人文強調人的「理性」,用以對抗「神本」

再說文化。「文化」一詞出自《周易‧賁卦彖辭》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無論是屬於「語文與習俗」、「技藝」、「道德與制度」、「宗教」、「學問或文藝」哪一個範疇,都是人為的。17世紀以來發展出來的「科學」,既是學問範疇裡的重要一支,當然屬於「人文」。

其實,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人文主義」(humanism),其本旨乃是恢復「以人為本」,於是強調了人的「理性」(reason),用以對抗「神本」,最終導致17世紀的所謂「科學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換言之,近代科學的發生其實也是由於「人文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