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2號機因前年跳機而停機600多天後,3月27日重啟後隔天再次跳機,據台電初步研判:「於發電機第二次併聯完成,進行蒸汽旁通壓力控制系統靈敏度的動態調校後,因蒸汽量的變化影響反應爐的壓力,導致反應爐自動產生保護動作而停機。」真正原因恐非如台電公開的說詞這樣單純。
曾參與1979年3月28日三哩島核電廠事故調查的耶魯大學教授培羅(Charles Perrow)說:「核電廠是一個由無數零組件和儀控系統,所組裝而成的複雜大型科技系統,各個零組件間的運作緊密扣連,相互依存度高且容錯率非常低,任何零組件或儀控系統的故障,都會讓操作人員難以預測會發生什麼變化,都有可能藉著整個系統的放大而蔓延成災害。」 培羅因此提出「正常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學說,說明為何像三哩島核電廠這樣的事故,雖然依據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要求的嚴格安全基準設計:「每一萬個反應爐,在一年內至多只能發生一次」,但還是發生了。
核二廠2號機使用年限將屆,除了例行歲修發現的故障和瑕疵外,是不是還有各種沒能及時察覺的瑕疵潛伏在整個系統內?核二廠萬一發生核災,周圍環境將受到難以回復的災害,超過80萬人口必須強制撤離,北台灣數百萬人口將直接受到幅射威脅,台電和原能會不能不謹慎面對。
311地震和海嘯觸發福島核災,但「權力服從」才是根本原因
日本「福島核災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東京大學黑川清教授在調查報告序文說:
「儘管2011 年 3 月 11 日的地震和海嘯是一場震撼全球的天災,但隨後觸發的福島核電廠事故,卻不能被視為天災,它是可以被事先預見和防範的。我們必須非常痛苦地承認,這一場災難是『日本製造 (Made in Japan)』。它的根本原因來自於日本文化裏根深蒂固的傳統 — 我們的反射性服從,我們不願意質疑當權者。」以及「日本官僚的心態以維護其組織利益為最優先,這一心態發展到極致,便是他們將組織利益凌駕於保障公眾安全這一最重要的職責之上。他們將抗拒規範的限制和隱瞞小規模意外,變成一種被容許的事實。就是這種心態,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難。」
不只習慣於服從權力的日本人。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於發射升空74秒後,因為一個O型密封橡皮墊圈失效導致推進火箭燃料外洩,價值12億美元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眾目睽睽之下爆炸解體,七名太空人全數罹難。
挑戰者號發射前一天,生產此一墊圈的莫頓橡膠公司工程師擔心在攝氏12度以下低溫發射,橡皮墊圈可能會失效,要求緊急召開會議,取消此次發射計畫。但NASA(美國太空總署)高層認為不可能因為一項非關鍵零組件的問題而停止發射,莫頓的高階主管將提議的工程師排除在外,另外闢室密商。因為擔心會失去NASA後續的訂單,最後4名也是由工程師升任的高階主管,投票贊成發射。到了晚上11點左右,莫頓公司做出最後決定,簽署安全聲明,但工程師拒絕簽名。最後,這份沒有工程師簽名的安全聲明被傳真回NASA,表示發射並無疑慮。挑戰者號太空梭的案例如今成為美國各大學工程倫理課程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