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普京企圖重繪世界地圖,只是結果非他所願

2022-03-28 18:00

? 人氣

「史達林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將一個農民國家變成一個工業超級大國。而葉利欽卻在倒行逆施,」他告訴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老百姓感到自己被洗劫一空。規模巨大的西化實驗是一個騙局,它使罪惡的精英們富裕起來,導致其他所有的人陷入貧困。

我們當時從俄羅斯發出的許多報道都要提出一個問題:「現在俄羅斯人深深感受到幻想破滅會造成的什麼政治後果?」

答案是,俄羅斯最終將回歸老路——從民主倒退,回歸威權統治。從民族國家地位倒退,回歸到對其「近鄰國家」(near abroad),也就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採取更加霸道的帝國主義態度。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有句名言,俄羅斯可以是一個民主國家或是一個帝國,但不能兩者兼而有之。俄羅斯的國徽是一隻雙頭鷹,即看著東方,又看著西方。歷史把俄羅斯拉向兩個相反的方向——一個方向是民主國家,另一個方向是霸權。

在聖彼得堡,你會看到這個雙重性格的另一層意義。它是面向芬蘭灣的一個美麗窗口。這座18世紀的城市,面向西方。城市建築形式深受歐洲啟蒙運動影響。在沙皇統治時期,它是帝國的首都。

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後,布爾什維克將首都遷回莫斯科,權力核心退回到克里姆林宮高高的鋸齒狀城牆後面。建築風格讓人聯想到防禦、懷疑甚至恐懼。當俄羅斯領導人從這裏向西看時,他們看到的是向西南方延伸數百英里的廣闊平坦的鄉村,沒有自然邊界。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宮殿廣場
Getty Images 聖彼得堡的宮殿廣場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鋸齒狀紅牆
Getty Images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鋸齒狀紅牆

當我在1990年代後期擔任BBC駐莫斯科記者時,有一位老司機回憶小時候,也就是 1940年代,曾在莫斯科郊區看到納粹德國軍隊。每次他開車送我們去謝列梅捷沃機場時,我們都會經過莫斯科防禦者紀念碑,由三道巨大的金屬反戰車拒馬組成,也就是俗稱的「捷克刺蝟」。這位司機就會指著紀念碑說:「當年德國軍隊推進,距離莫斯科這麼近。」

拿破侖的軍隊在此前一個世紀走得更遠。這段歷史——這種長期對西部邊境缺乏的安全感——時刻影響著俄羅斯領導人對「近鄰國家」的看法。

在另一次關於「近鄰國家」話題交談中,一位朋友給我唸了一首押韻的打油詩。用俄語唸確實很押韻,翻譯成英文就是這個意思:「雞禽不是真正的鳥類;波蘭不是真正的外國。」 俄羅斯對其西部鄰國歸屬權的感覺滲透到了大眾的意識中。

我在莫斯科時從另一位朋友那裏聽到這個小段子。同樣是這位老司機從機場接她,問她去哪兒了。「我在布拉格度過了一個周末,」她說。老司機回答: 「哦,布拉格。那很好。那是我們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