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小英總統給大家的答案,這種情況大概要持續多年。因為總統在與環保團體見面,談到供電問題時說:「這 10 年是台灣能源政策轉型最痛苦的 10 年,希望大家共體時艱,2025 非核家園的目標絕對不會跳票!」
這段話談到2件重要的事,一個是:2025年全面廢核是打死不退;第二個是10年內都是「最痛苦」,也就是說缺電風險或空污惡化都會存在。相較於競選時提出非核家園時,保證不缺電、電價不漲的樂觀,態度顯然不同─競選時能空口說白話騙選票,執政後畢竟只能面對現實。
不過,企業界對要「共體時艱」10年,就顯得有點不耐,興緻亦不高,信心更是缺缺。
日前新任工總理事長王文淵當面向賴清德提出對台灣經濟的「五大憂心」,並直言「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政策值得商榷。卸任理事長許勝雄則要政府「說清楚非核家園需要支付的成本」,企業才知道應該如何做出投資判斷。美國商會的調查更顯示,84%的受訪者對台灣的電力是否充足感到疑慮,59%的受訪者表示,蔡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會影響他們在台業務發展。
去年夏天,台灣其實就已經歷過「實質限電」,但這種個別求爺爺告奶奶,要大戶少用電的實質限電顯然今年已不足因應,所以才會端出名之為節電的限電措施。
蔡政府是否該告訴大家限電何時了?是不是真的就要「共體時艱10年」?10年後是否就可抵達供電充裕穩定、空污減少的「非核家園天堂」嗎?還是企業在限電陰影下自然減少投資,讓10年後的電力供需達到平衡─這應該不是社會所樂見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