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傍晚,砲彈像雨一樣,不斷地落在塞拉耶佛(Sarajevo)的一棟建築大樓上。塞拉耶佛是波士尼亞(Bosnia)的首都,也是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暗殺地點。落下的那些並不是普通的砲彈,被攻擊的建築大樓也不是普通的建築物。那些砲彈是燃燒彈,經過了特別的設計,只要一受到衝擊,就會迅速燃燒,尤其撞擊地點的周遭又布滿了易燃物。這棟遭受攻擊的建築大樓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國家與大學圖書館(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y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而其攻擊者是塞爾維亞民兵組織;塞爾維亞總統斯洛波丹.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打算摧毀波士尼亞,包圍該城是他們攻占波士尼亞的部分策略。
塞爾維亞人在現場也埋伏了狙擊手,隨時擊殺那些前來救火的消防隊員,他們甚至把本來朝向天空的防空機關槍壓低,以水平的方向四處掃射。圖書館裡的職員排成一條人鍊,一件件地把圖書館裡的藏書往外搬。不過,無情的燃燒彈和狙擊手的子彈太過危險,以至於他們無法救出全部館藏,只來得及搬出少數罕見的藏書。當天稍早,圖書館有一位名叫艾達.布圖羅維奇(Aida Buturović)的職員被狙擊手射中,不幸身亡。她是個才華洋溢的語言學家,致力於全國圖書館協同網絡的建設,罹難的當時,她才三十歲。那天在塞拉耶佛,另有十四人跟她一起罹難,一百二十六人受傷。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國家與大學圖書館設立在一棟當地人稱為市政府的建築大樓裡。館裡收藏了一百五十多萬部書,當中有手抄本、地圖、照片和其他資料。總合在一起,館裡的這些資料提供了一個有紀錄的記憶,而且不僅只是一個國家的記憶,而是一整個地區的文化記憶——這個地區的穆斯林人口非常多。那些砲彈會落在那棟建築大樓,這並不是意外。圖書館也不是偶然捲入區域戰爭,所以才會遭受攻擊。塞爾維亞軍隊瞄準攻擊的目標,正是那間圖書館,而他們的目的不僅只是尋求軍事控制,而是企圖消滅穆斯林人口。附近的其他建築大樓,沒有一棟遭受攻擊,圖書館是這次攻擊行動的唯一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民眾終於不用再面對納粹大屠殺那種極端的恐怖;不過,才僅僅過了四十五年,而且那句「永遠別再發生」的話還在世人的耳邊迴響,文化大屠殺的事件又再度降臨歐洲。打從南斯拉夫(Yugoslavia)分裂,變成一系列各自獨立的國家,這個事件就在這段期間浮現出來。這次文化大屠殺的動機極為複雜,涉及的議題極多,猶如一團亂麻。民族主義被種族歧視與宗教仇恨混合在一起,並以政治行動來反映這種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