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階段的性平教材及性教育是另一個事例,在2018年的全民公投之前,就有人彙整了22個具爭議性的性平教材,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論戰。
由這些事例來看,課本教科書會引起爭議,中外皆然,不是臺灣所獨有。不管教材編寫者怎麼小心都很難避免紛擾。既然如此,我們處理的重點,可能就不是如何避免爭議,而是如何面對及處理這些爭議。
我們除了期許教科書編寫的單位,能以當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來進行編寫的工作,還希望他們在編寫教師手冊時,能針對可能引起爭議的議題(如性平教材、太陽花運動),提供任課老師各種正反的觀點。此外,教科圖書審定時,也可提醒編寫單位對可能引發的爭議預做準備。
最重要的是,學校裡的任課老師要有能力來評估教科書的內容,也有能力與勇氣提出與教科書內容相左的見解。假如個別老師顧及考試的標準答案、家長或地方政治的勢力,因而不願提出與教科書內容相左的觀點,教師專業團體就應出面提醒老師及社會大眾,老師負有啟蒙學生的責任,讓學生具有思考能力及獨立自主的精神是教育的目標。
老師不是任何人的工具!不是教科書的傳聲筒!老師是知識人,理應對其所任教的科目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老師要能讓學生知道,許多議題沒有定於一尊的道理,教科書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