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競爭力排名超車,蔡政府只能喊「堅持改革」?

2018-05-25 07:30

? 人氣

中國競爭力排名超越台灣引發議論 ;圖為台北國際電腦展 。(王德為攝)

中國競爭力排名超越台灣引發議論 ;圖為台北國際電腦展 。(王德為攝)

瑞士洛桑學院(IMD)公布2018年全球競爭力評比報告,台灣再次被中國超車;一份報告可參考不必過份放大,排名小輸中國不是首次、也不會是世界末日。真正可慮的是蔡政府的反應是:堅持改革(又來了!)這種反應可能把台灣推入深淵,再無超越中國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是從20多年前、連戰擔任行政院長任內開始,高度重視IMD的全球競爭力評比,視之如聖經,當年經建會還要針對每個表現不佳的項目逐一提出改善方案。但事實上國際上各種與經濟相關的評比不少,在國內較著名又被引用多者除了IMD的報告外,還有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競爭力排名,及美國傳統智庫的經濟自由度排名。

不過,看了這麼多家、這麼多年的各種評比報告後可發現,這些機構有其專業,評比內容一般包括硬性的經濟數據資料,及對企業的問卷調查構成,對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亦可能會有不同的權重,因此確實有參考價值,藉此了解「外人如何看待本國經濟體質」。

但由於每家的調查方式、側重點不同而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台灣在今年IMD報告排名17名,中國13名,但去年11月公布的WEF競爭力排名,台灣是15名,遠優於27名的中國。雖然概略性的看得出來有「領先群」國家─如星、港、美、瑞士之類的國家,在所有評比中幾乎總是名列前茅;當然也有總是在後段班的國家,但同一個國家在不同評比中的排名都不同,執著差距一名、兩名的意義不大。

此外,排名前後與實際經濟表現,更可能是天差地遠,對比兩岸的情況就是明顯的案例。歷年IMD的排名中,台灣只有在2007、2009年名次被中國超越,台灣名次多在十名到廿名左右;但中國名次從早年的40幾名到進步到30多名再進到2字頭,名次上的表現大都遜台灣;不過在實際的經濟表現與進步上,則是超越台灣。

因此,看待這些競爭力評比的態度,應該是以此作為檢討、反省本身經濟問題、鞭策自己進步之用─有過則改、無過勉之;名次居前不必太得意、更甭以為經濟就一定會亮麗成長;名次稍差亦不必懷憂喪志,畢竟就是一份報告,就繼續努力、改進經濟體質即可。

不過,蔡政府對報告的反應,倒是讓人擔心了,國發會說「即使面對高度競爭的外在環境,政府仍舊堅持改革並務求固本培元,各項包容性成長的作為,雖然無法完全滿足企業主的期待以致影響本次排名,但政府施政是以增進全民福祉為最大的公約數。」

「堅持改革」似乎成為蔡政府面對外界任何責難、經濟與民調數據下滑的制式反應;也迴避掉任何檢討、修改的空間。而國發會說排名下降是「無法完全滿足企業主的期待」,更是暗指企業主的「期待」是錯誤、損害一般人,其所舉的例子是勞基法的修訂。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