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國發會的理由顯然是似是而非;因「勞動市場」排名退步12名至第38名,國發會說「勞工工時越長排名越佳」,但難道這個項目的排名就是工時越長排名越前?真正的關鍵是在勞動生產力高低;而這次台灣在勞動市場項目排名大幅下降,應該就是與勞基法造成的混亂、企業難以運作影響生產力有關,這明顯就是政府修法時思慮不周引發的問題。
而蔡政府在強調勞動因素退步外,卻不特別提到「基本建設」下滑9名至第39名。這個項目代表的就是企業憂心水電供應問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以供電為主的能源供應問題,而這正是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所引發;這個問題除了國內工商團體再三反應外,美國商會的調查也顯示,超過8成憂心供電不足,非核家園政策會影響其在台投資。
結果政府的反應不是檢討了解原因,只以「堅持改革」回應;如果這個能源政策錯誤,未來可能引發能源災難,政府的「堅持改革」大概只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吧。
在IMD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扁政府末期的2007年,中國就曾以15名超越台灣的18名,在此之前的2006年,中國其實就以18名緊追在台灣的17名;馬政府的2009年,台灣以23名再次被中國的20名超越。但之後台灣表現都不錯, 2010年到第8名、隔年再進到第6名。2009年台灣被中國超越的原因,應該是受金融海嘯衝擊,經濟衰退、企業訂單消失;隔年經濟呈V型反轉出現10%成長率,名次又往前跳同時超越中國,一直到今年再次被超越。
不過,從長期趨勢看,中國的名次一路往前,台灣則出現不穩定的浮沈;今年再次被中國超越,不必過於憂心,該擔心的是蔡政府那種死不認錯、全無自省力的「堅持改革」反應,很可能讓這次中國的超車變成死亡交叉,台灣長期落後再無反超之時,慎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