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舉辦了第3屆世界高等教育會議(WHEC2022),主題是繪製高等教育願景,共創「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未來,探討全球高等教育到2030年時,在品質、公平和包容的基礎上轉型的議題,其中關注高等教育的進入、參與和完成之機會和權利方面的不平等現象,提出為了「重新形塑高等教育,需要解決高教不平等(inequal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的呼籲。
會議前,UNESCO曾在「高等教育對話」平臺,邀請高等教育決策者和技術專家圍繞相關主題進行對話,探討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如何促進高等教育更具包容性,檢視高等教育機構和社經文化不利地位群體之間的鴻溝,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相關問題有如:處境不利家庭子女因學費而背負高額學貸債務問題、不同學門學科差異化的就業前景差距甚大的問題、職業培訓成為社經地位較低學生的替代方案,造成更多的高教不平等問題等。而疫情下教學模式改變產生的數位鴻溝,導致輟學率上升,更突顯出高教不平等問題還將往後延續。
台灣雖然無法參加這種由聯合國機構主辦的國際高教會議,但當可從這次為全球未來高教建構願景和行動方案的國際會議得到啟示。
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發展,多係「配合」政府政策,達成特定的計畫目標,如「教學卓越」、「邁向頂尖」、「典範科大」,以及後續的「高教深耕計畫」等,或因應特定的環境挑戰如少子化、國際化等議題,以及高教治理層面如多元入學、多元升等、轉型退場等問題上提出特定法規、方案,惜未能形塑出全方位的高教整體發展願景,據以設計任務框架和行動方案。可能是因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我們的高教運行似乎是由問題帶著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很片斷化,包括改善及解決高教不平等現象方面。我國的高等教育裡不平等現象不少,茲舉出以下3者反思:
一、大專校院學費問題
廣設大學校院提供較多進入高等教育機會,固可照顧弱勢學生,增進其社會流動,但研究發現進入排序在前、學費較低的國立、公立校院者,仍以有能力讓子女有良好求學條件之中上社經家庭子女為多,弱勢家庭子女則進入學費負擔較重之私校。高等教育成本由政府以公共經費補貼,嚴格控管學費標準,反而出現「反向所得重分配」現象,看似照顧弱勢的無差別學費凍漲政策,竟斲傷了高教公平性,弱勢學生產生相對剝奪感。
教育部似認為照顧弱勢學生,只要把學費凍漲外別無它法,然「學費標準合理訂定,弱勢學生精準補助」,這2件事應各建構其運行機制,平行互補,才能真正解決高教不平等。教育部實應好好思考、研究,提出具高教發展遠見且符合社會正義的學費政策,達到滿足教研品質、人才培育和促進高教平等之需求。
二、產學合作也有可能擴大高教不平等
如當前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關注於國家重點領域如半導體產業,鼓勵國立大學與產業界一同創設研究學院,可免除部分法規限制;相對於教育部對高等教育的長期監管,一般大專校院、尤其是因少子化還在生存線上掙扎的私立大專,不免產生相對剝奪感。
台灣半導體占全球近7成產值,固有其穩定產業競爭力和人才培育之需求,但大專人才培育仍應有中小企業、傳統及服務產業,這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基礎,是就業機會的普遍來源,更值得持續關注。教育部應調整「教改」之後、高等教育被視為由市場決定的思維,恢復人力資源規劃機制,讓各種產業人才培養在優質高教課程中均衡發展,改善過於集中資源投注於特定大學、特定產業可能造成的高教不平等,亦有助於改善畢業生所得落差造成的社會嚴重貧富差異。
三、政府政策或制度設計是另一因素
政府政策或制度設計往往是高教不平等的另一因素,如各種「競爭性計畫」。教育部近年來為提升大學競爭力,採取特別經費補助大學校院,出現不絕如縷的各種「競爭性計畫」。基礎雄厚的研究型大學容易在競爭性計畫中勝出,在本就相對豐裕的教育資源錦上添花,致使大學校院出現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學生的教育成本產生更嚴重的差異化,辦學能量較為弱勢的大學充滿了相對剝奪感,所以也是一種人為製造的高教不平等。
多年來競爭性計畫趨勢未曾稍緩,大學的績效表現和評定被這些競爭性計畫綁架。為了爭取獲得計畫經費,學校喪失辦學自主性及發展自我特色的空間,呼籲高教政策制定者正視、改善長此以來競爭性計畫引導辦學所製造的高教不平等現象。
這次世界高教會議與會者即發現,在某些國家,政府認為自己有權決定高等教育的運作方式,如控制資源補助模式之間接促動高教不平等現象,加上高等教育的財務掛帥和新自由主義,導致某些類型知識、學位和職業享有特權,更助長了其間的不平等;所以學者提出「解決高等教育問題,須先解決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建議,獲得了與會者高度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高教會議也關注30年後的高等教育,為到2050年的全球高等教育描繪理想願景:以共同利益為視角,以社會正義為框架,支援無障礙、包容和平等的高等教育體系。這項遠眺至2050年高等教育樣貌的議題,將是今年9月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所舉行的「教育轉型高峰會議」(U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Summit)的重要主題。
其實許多國家都存在著高等教育機會和權利的不平等現象,若我們的教育當局能理解,解決高等教育不平等問題,可以解決相當多的高教問題的話,應該欣然將之列為施政重點,致力於以解決高教不平等的視角,展開我國高教發展願景和實踐路徑之規劃。對於出自於人為因素如制度、政策等導致的高教不平等,尤應竭力避免。
果能如此,則我國雖然沒有參加世界高教會議,也等於是汲取了全球高教發展學者專家的經驗智慧,與全球同步,展開具有中心思想的2030年甚至2050年的高等教育願景建構行動。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