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決定在明年度總預算中,將對台電增資1500億元,理由是燃料成本上升、台電虧損等。但實際意義與盤算恐怕不僅於此,但無論如此,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灣民眾終究要為錯誤的能源長短期政策支付代價。
根據官方的說法,受到國際燃料成本高漲影響,台電也持續虧損,今年負債恐怕超過上千億元,因此經濟部已徵求行政院同意,明年預算編列1500億元對台電增資,讓台電的資本額從3300億元增加到4800億元。官員說,「確實因為燃料價格上漲因素,對台電目前的財務,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不過,回顧過去的歷史與作法,台電大幅增資是純粹為虧損與負債,還是有其它考量,頗有進一步探究與斟酌的餘地。事實上,在扁政府時代,就曾實施「油電凍漲」政策,結果讓中油、台電大幅虧損上千億元。之後則是在馬政府上台後,調高油電價格,讓油電公司有盈餘而減輕虧損,最後也讓公司重回正常的財務軌道。
即使是蔡政府執政時代,也曾搞過凍漲或是緩漲政策,讓油電公司承受虧損,待國際燃料成本下降後再補回虧損。
換句話說,不論從歷史經驗或是蔡政府本身原本的作法,都不會是以大幅增資來彌補因成本上漲帶來的虧損、負債等。如果認為國際燃料成本會下降、可補回虧損,那就等待時機;如果覺得成本下降的希望不大,就漲價面對。這次電價調漲,其實就是蔡政府終於要面對燃料價格短期不可能下降,必須著手處理日益擴大的虧損。
但在漲電價的同時,蔡政府也準備編列1500億元為台電增資。官方當然可以一口咬定就是為燃料成本高漲、必須彌補虧損、負債等而增資;只是這種說法如果屬實,坦白說,當然是錯誤的作法,因為等於拿全體納稅人的錢(1500億元絕對不是一筆小錢),去補貼所有用電者。
而這種補貼是百分之百違背基本的社會公平正義:因為一定是用電少的家庭補貼用電多的企業商家、小企業補貼大企業、窮人補貼富人;1年用電上百億度、占全台比重最高的台積電,得到的用電補貼最高。有多少人認為這是正確無誤的良政美意?
因此,如果真的只是為了燃料成本高漲,必須彌平過去的虧損、負債,台電該作的就是繼續調高電價,一直到有盈餘為止,再以盈餘沖回虧損與負債。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增資1500億元,也可以同時方為報廢核四鋪好路。蔡政府要廢核、也送走核四燃料棒,但卻直未處理核四的原因之一,就是台電在資產負債表上無法處理。台電資本額3300億,核四總投資近3000億元,一旦報廢就要提列損失,台電可能淪入「資不抵債」的破產景況。經濟部雖然曾提出要分多年提列損失,分散在多年的電費中等方式,但實際上會計準則上不允許這種形同作假帳的作法。
因此,即使「初心」未必就是為核四報廢,但增資1500億元後,確實有助此事的進行,不會讓台電陷入資不抵債的局面。事實上,燃料成本帶來的虧損,終究是可以用電價上漲解決。
但無論如何,蔡政府能源政策的錯誤與高成本,終究是會逐漸現形,而且最後 是全民承擔。大手筆押注天然氣發電,比重要提高5成,惡果就是風險過於集中、燃料成本大漲終究要反應;過去,有較高比重的核電、煤電當基載時,氣電作為調節較有餘裕,不必如現在一樣永遠都要「燒好燒滿」,廢核的成本至少3千億元、而且絕對不止於此,還有高價的保證收購綠電20年……。
而所有這些增加的成本,不論用凍漲政策、或是用穩定電價基金去「塞狗洞、作假帳」,蔡政府能藏一時,卻不可能讓其真正的人間蒸發,最後,從納稅人到用電人,全部要承擔。
著名的貨幣學派始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近年雖然名聲下降、其股東權利優先的想法更受批判,但他喜歡說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卻是至少未褪色、不退流行,再次印證這點。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不論是長期性的非核家園、或是短期性的油電凍漲,最後必然還是要支付代價,而且往往是更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