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戰進入第2回合後,出現比川普決定更難預測的因素了:中國報復手段;而且,如果短期兩國談判不成或找不到下台階,貿易戰變成長期抗戰的可能性就增加,其影響又更難預測了。
對2000億美元清單的「必要反制」是什麼?
川普對中國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25%高關稅,已經在7月6日生效,同時中國也回敬對500億美元美國貨課25%關稅,這是貿易戰交手的第一回合。接著川普宣布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清單與必要的程序已在進行中,一般預料在8月底、9月初要生效。中國商務部對此也表示「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反制」。
但問題是:依照美國海關的數字,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不到1300億美元,即使依照中方的數字也只有1698億美元,但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超過5000億美元。因此,第一回合交手中,中方可輕易找出價值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25%的關稅,實現「對等對值」的報復。但再來的2000億美元,中國能報復的籌碼只剩下1198億美元(或甚至只有800億美元不到),更別提在川普口中,第二回合的2000億美元之後還有「另外一個2000億美元」。
北京的選擇:更高稅率、服務業、在美投資?
在明確拿不出「對等對值」的報復標的後,北京會採什麼手段?棄械投降,向川普認錯認輸?不可能,因為影響政權的正當性,更重要的是等於拱手把未來發展提升經濟體質與技術的機會都放棄,因為川普是劍指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而這已被視為中國的核心利益。雖然北京官方現階段仍在降溫,壓制國內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但能讓的就是增加從美國進口商品、加大開放幅度與腳步。
還是要認命只對千億美元的產品加徵10%關稅、少掉的千億元就算了?可能性也不高,因為不符輸人不輸陣的面子哲學。總之,不論用什麼方式,總要展現「對等對值」的架勢,而這也是外界最好奇與急於想知道的部份。
如果把眼光局限在商品的進出口,第二回合貿易戰中,美國是加徵10%關稅,中國既然找不出20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課稅,就可能提高加徵稅率,後續的商品清單加徵超過10%以上的稅─例如清單上的商品總額只有美國的一半,那就稅率提高一倍到20%吧,至少以稅收金額計是旗鼓相當。
美國對中國有近400億美元的服務業順差
更直接的方式是把服務業納入報復項目。川普一直咬緊說中國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3000多億美元,但這是指商品、貨品,他從來不提美國對中國在服務業方面享有近400億美元的順差。所謂服務業貿易包括國際運輸、金融、保險、旅遊、文化、電信等各種無形貿易、勞務服務,而美國在服務業方面是全球最強,幾乎對所有國家都享有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