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118課綱要如何因應AI新時代?

2023-07-03 05:50

? 人氣

我們在「國民基本教育」裡,必須更「務本」(Back to Basics),也更重視「學習之樂」(the joy of learning)。(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我們在「國民基本教育」裡,必須更「務本」(Back to Basics),也更重視「學習之樂」(the joy of learning)。(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2019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108課綱)提出了九項「核心素養」,又為增加選修裁減了許多基礎科目時數。教育部在同時倡導「學習歷程檔案」,使與大學入學方式掛鉤;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也推行了所謂「素養導向命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效果如何呢?接受《108課綱》進入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也就是目前大一學生,其基礎學力已明顯呈現弱化的現象。理工科的教授憂心臺灣科技的未來,[1]文法科教授則發現學生的語文能力明顯低落。《108課綱》實施後,「逾六成國、高中認為新課綱已造成學生基礎學力不足,超過七成國高中認為學生學力落差擴大。」「造成社會共識的斷層和品德教育的失落。」[2]

肩負研發「118課綱」(預定2029年推行)主要任務的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崇熙,曾在2022年時說:「下一課綱若要在118學年上路,國教院應於114學年提出課程發展建議書,才能展開後續的課綱研修、審議、製作教科書等流程。」至於如何達成?「跨領域合作,才能延伸出統整性思考,發展出不一樣的課綱。」林院長當時提出的兩項初步構想是:借鏡實驗教育、強化自主學習。[3]他最近接受訪問,又提出些浪漫的想法,例如以「柔性課綱」取代「剛性課綱」,又如取法北歐諸國等等。[4]

看來,我們又將面臨推陳出新的新一波「教改」;時間緊迫,而其方向尚在摸索之中。提出新課綱之前,我們難道不該檢討過去課綱實施的成果?林院長侃侃而談,卻顯然並未回應上述「學生基礎學力不足」、「學力落差擴大」、「社會共識的斷層」、「品德教育的失落」等四大項問題。

今(2023)年,GPT(生成式預訓轉換器)的浪潮席捲全球;人工智能(AI)挾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加上自我學習的能力,其本領已然超過常人。面對這一變局,我們的確必須重新思考未來教育的要旨。AI本有其盲點,但對於上述四大項問題的前兩項「學生基礎學力不足」與「學力落差擴大」,AI不可否認是有能為力的,吾人必須善用。

在此且借用主編《新大英百科全書》的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在《問學指引》(A Guidebook to Learning: For a Lifelong Pursuit of Wisdom)一書的詞彙,他說:「知」的第一層次是「聞見」(information),第二層次是「知識」(knowledge),第三層次是「領悟」(understanding),最高層次是「智慧」(wisdom)。

在學校教育裡講授各種聞見與知識,其原本宗旨就在使學生在開明心靈之後,有能力獲取學校之外的更多知識、學問,俾在未來的「終身學習」裡獲致「領悟」,最後臻於「智慧」。在新時代裡,「聞見」早被各種網路資訊超越,「知識」也被《維基百科》(Wikipedia)比下,現在甚至連高級知識的「學問」都快被「聊天機器人」(ChatGPT)取代。因而,在將來的國民基本教育裡,的確沒必要講授過多的知識,而應該更注重探究(exploration,「問學」)、領悟(understanding)與踐行(do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