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劇場如論壇─《臥龍:永遠的彼日》也可以掀起一道幕

2023-07-07 05:50

? 人氣

20230706-劉備(唐文華)與孔明(唐美雲)。(作者提供)
劉備(唐文華)與孔明(唐美雲)。(作者提供)

《臥龍:永遠的彼日》劉備永安宮托孤,編導設計不落俗套,劉備問諸葛亮當初何以選擇他?原來孔明十三歲時,曹操攻打徐州,屠殺百姓時,當時他就聽說有一位劉將軍挺身而出,他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見到這位劉將軍……。「君才十倍曹丕,嗣子能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讓孔明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全力貫徹其遺志的君臣宣誓,從今以後孔明就是劉備的眼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30706-劉備(唐文華)與孔明(唐美雲)。(作者提供)
劉備(唐文華)與孔明(唐美雲)。(作者提供)

戰爭與和平

導演把三顧茅廬、永安宮托孤與武侯北伐幾個場景的劉備、孔明以及阿斗、阿瞻,在舞台上交叉呈現。劉備駕崩時,舞台上有一景:

青年劉禪:相父,我很怕……

劉禪:(同時唸)相父,我很怕……

諸葛亮:有臣在,殿下不用怕,臣對天立誓,此生定要北征曹魏!(唱)九死志不轉,盡命復中原。

年青諸葛亮溫柔地為青年劉禪拭淚。

這時劉禪石破天驚指示諸葛瞻:「朕要你阻止姜維,北征曹魏……。」戲裡的劉禪目送孔明出征,有一段獨白:

我永遠記得相父出發之時,他的背影像高山這麼堅定,那時我想說這場戰爭相父他一定會贏……,後來我才發現,這盤棋早就注定是死棋。

明明知道北征不會成功,為什麼還要這樣勞師動眾?難道我們要為了一個虛幻的夢,每年把百姓送去戰場上?人都死了什麼都結束了,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呢?

孔明初出祁山功敗垂成,讓人扼腕,戲裡對斬馬謖這段情節做了特別處理:孔明對著牢房的人,悲憤地說了一句「你可知罪」,得到的回答卻是更冷的一句「你可知罪」,說話的是劉備。然後就是劉備對孔明充滿責難的對話,劉備養子劉封守上庸坐視關羽敗亡,論罪時劉備本欲免其一死,諸葛亮則暗示劉封不除,必危及阿斗日後的繼承;孔明捨不得斬馬謖,劉備道破不斬馬謖則難保相位,這段情節的安排讓我難解,因與永安宮君臣對話很違和的。

20230706-孔明斬馬謖。(作者提供)
孔明斬馬謖。(作者提供)

劇場也可以有論壇

《臥龍:永遠的彼日》偏重探索孔明父子悖離、微妙的親情,似乎不太願意討論蜀漢亡國的大問題,戲裡由諸葛瞻作為反戰派代表——聯合朝臣上表反對大將軍姜維北伐,迴避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以及反戰的譙周發表的「仇國論」攻訐,導致姜維沓中屯田避禍情節,只看到身為朝廷重臣的諸葛瞻對於朝政無計可施,身陷失敗主義浪潮中。

這齣戲對姜維角色的設定稍嫌簡略,以致對蜀漢政局的辯證性薄弱。當時主戰與反戰是極其弔詭的政治議題,就反戰觀點,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民生凋敝,但就諸葛亮、姜維的軍事觀點卻有不得不用兵的理由,〈後出師表〉說:「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蜀漢最後亡國豈是因對魏用兵所致?

劇作家設定諸葛瞻是在孔明死後,阿斗把《出師表》交給阿瞻,才突然了解父親的偉大,舞台影像打出「西元263年曹魏伐蜀,諸葛瞻戰死」。當時的局勢是鄧艾、鍾會兵分二路進攻,姜維積極佈置防務,鄧艾偷渡陰平道,蜀中震動,諸葛瞻出兵抗敵,卻未能搶得先機,在險要之地防止魏軍進入平地,終於與兒子一起殉國,劉禪迅速投降,這些似乎都不是劇作家看重的情節。

20230706-諸葛亮(唐美雲)。(作者提供)
諸葛亮(唐美雲)。(作者提供)

《臥龍:永遠的彼日》觀眾普遍叫好,沒聽說哪位觀眾注意到戰爭議題,不知編導有無想過這齣戲也可能帶點「沉浸式」,讓歌仔戲舞台也能提供觀眾思想議題的空間,隨著戲文想像:「諸葛亮的兒子要怎麼做?」甚至進一步思考在「益州疲敝」的情況下,蜀漢是否應該北伐?

晚近走向劇場的歌仔戲創作,手法幾乎完全劇場化,重娛樂效果。載歌載舞的歌仔戲劇場若呈現戲文中的主戰/反戰,和平主義/投降主義的辯證,就算議題的爭論再激烈,歌仔戲還是歌仔戲,不會傷了和氣,反而掀起歌仔戲劇場的另一道幕。

*作者為作家、舞台編劇、戲劇史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