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停滯、政治緊縮、積極擴權……南韓學者:習近平走上朴正熙老路,中國終將轉型民主

2018-08-28 08:54

? 人氣

習近平掌權後,緊縮國內自由,加強集權。(美聯社)

習近平掌權後,緊縮國內自由,加強集權。(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掌權以來,進一步鉗制言論自由、加強打壓異議人士,政治上擴大權力,包括在2017年十九大將「習思想」寫入黨章,習近平成為繼毛澤東、鄧小平後,接著將總書記名字寫入黨章者,象徵權力堪比毛鄧二人;接著又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習近平能終身掌權。南韓學者咸在鳳分析,習近平走讓的前南韓總統朴正熙的道路,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衰退,中國最終必像南韓一樣,走向民主自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13日刊登南韓峨山政策研究學會(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會長咸在鳳(Hahm Chaibong)的分析,他認為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就像是朴正熙時代的南韓,缺乏政治改革和經濟自由化,經濟仰賴國家控制,但國有企業正在拖累中國經濟,銀行背負大量不良貸款,房地產泡沫化,經濟危機隨時可能爆發。他認為,中國要繼續前進有兩種道路:政治自由化,經濟持續發展;或是維持專制政體,拖累經濟成長。但從南韓經驗看來,第二條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共產黨最終一定會面臨政治自由化。

1961年的朴正熙。(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61年的南韓大獨裁者朴正熙。(Wikipedia/public domain)

帶領南韓脫貧 朴正熙開放經濟最終導致民主化

咸在鳳指出,1961年,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獨攬大權,他的目標之一是讓飽受日本殖民、韓戰摧殘的南韓脫離貧困。在他的領導下,南韓貫徹出口導向策略。1962年南韓政府成立了「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1965年到1977年間,朴正熙還親自主持出口促進會議,每月召集政府官員和商業代表,討論了出口目標,解決政府與產業間的利益衝突,了解彼此所需。

1976年現代重工蔚山造船廠。(대한민국 정부@wikipedia)
1976年現代重工蔚山造船廠。(대한민국 정부@wikipedia)

1967年,南韓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大大提高南韓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但也不得不取消進口配額和出口補貼等貿易壁壘。開放國內市場讓南韓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有助南韓產業升級,還推動了政治開放和社會改革,人民在爭取勞工權力、人權過程中,增加了政治參與,最終導致政治自由化,並為南韓帶來民主。

「韓國式民主化」v.s「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南韓民主化的道路並非一路順遂,途中也經過曲折。咸在鳳表示,1967年朴正熙連任總統之後,推動公投修憲,讓他能三度擔任總統。1971年朴正熙再度當選,然而同一年,美國將駐韓美軍從6.1萬人裁減到4萬多人,並停止對南韓的無償軍事援助,引發朴正熙對美國的猜忌。對美國的不信任加上擔憂北韓侵犯,朴正熙在1972年實施「維新憲法」,集大權於一身,將國民議會降格為橡皮圖章。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