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曾被修改歌詞的抗戰歌曲與音樂家人生悲歌

2024-09-01 07:10

? 人氣

不過,這首歌在1949後數十年中,完全在中國大陸消失了。八百壯士指揮官謝晉元的墓也被破壞過,墓碑頂部的青天白日徽,如今已經看不到了。不過最經典的還是這首《歌八百壯士》,後來稱為《中國不會亡》。在台灣風雨飄搖的年代,被改稱為《中國一定強》。不過在中國大陸則比較有趣,改革開放後環境逐漸寬鬆,這首歌出版時,「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中的「國旗」,被改為「戰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有意思的是抗戰勝利60週年的2005年,北京的抗戰文藝晚會,《中國不會亡》只唱到了前半段,就自然過渡成了其他歌曲和舞蹈,堅決沒有碰觸到「國旗」二字。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寫照和縮影。其實在中國大陸,很多帶有國父、國旗、中華民國等字樣或意象的抗戰歌曲,都不會公開被公開演出。比如《熱血歌》、《還我河山》、《上戰場》、《出發》、《巷戰歌》、《全國總動員》、《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等在台灣耳熟能詳的抗戰歌曲,或是中華民國符號太濃,或是不夠突出無產階級色彩,均在被淡化之列。《國旗歌》當然也在其中。

北京的抗戰愛國歌曲,比較集中的是《游擊隊之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畢業歌》、《保衛黃河》、《延安頌》、《救亡進行曲》等帶有左派革命色彩的歌曲。

劉雪庵——悲苦後半生

提起抗戰救亡的音樂家,劉雪庵絕對是一個最為經典和值得永遠銘記的人。他創作了《中華民國空軍軍歌》、《中華民國空軍官校校歌》、空軍歌曲《壯志凌霄》、愛國歌曲《長城謠》、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離家》、《上前線》)等。但一曲《何日君再來》,被打成漢奸、黃色歌曲,讓他後半生飽嘗迫害和辛酸。

劉雪庵在國共戰爭時期思想逐步左傾,後來留在中國大陸。1957年整風運動中,他大膽提出批評意見,認為音樂家機構官僚化、創作和藝術評論不自由等。結果,反右派運動爆發後,他被打成右派、社會主義毒蛇,一輩子活在壓迫中,憂憤而死。

類似劉雪庵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創作了《游擊隊之歌》、為中共軍隊敵後抗戰大書特書的賀綠汀,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就和後來四人幫的成員姚文元結下梁子。姚文元為了打擊上海文藝界,絲毫不懂古典音樂的他,竟然和賀綠汀爭論起印象派音樂好不好、什麼是人民大眾的音樂等宏大哲學問題。賀綠汀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單純的音樂討論,後來才發現不單純。跟著一起倒霉的還有作家巴金、美學家朱光潛,他們都受到姚文元的大批判。文革中,賀綠汀被徹底打倒,在監獄中待了五年。2005年,台灣的中華民國國防部舉辦的抗戰勝利60週年《為勝利而生》音樂會,軍校生合唱團演唱了他的《游擊隊之歌》。從那時起,大家透過這場音樂會才逐漸發現:原來抗戰時,敵後的國軍游擊隊非常多——忠義救國軍、青島保安總隊等等。

抗戰音樂也是抗戰歷史的一部分

抗戰歌曲是當年萬千軍民同胞救亡歷史的一部分,不能夠被磨滅、修改和遺忘。抗戰不僅是軍事戰場,也包括了政治以及文化戰爭的洗禮。所以,抗戰歌曲和音樂應當被真實保存。我們在這些歌曲中,聽到和看到的不僅是旋律和歌詞,還有前人們為了英勇抗敵而殊死努力的辛酸史。這段歷史,不能忘卻,也不敢忘卻。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著有《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黎明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