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改造香港人思想?BBC深度剖析「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2024-10-01 11:16

? 人氣

另有大量抗戰相關日子,例如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以及中央政府訂立的全國性日子,如「五四」青年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生態日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局規定學校須在上述日子,透過「國旗下的講話」分享國家新近發展和中華文化等。「國旗下的講話」是中國自90年代起在大陸各級學校推行的模式,校內黨政人員、優秀教師或學生在升旗禮後發表講話,藉此增強愛國心,這套模式近年引入香港。

被問到制定國民教育活動年曆的目的和每年增加「重要日子」的原因,教育局向BBC中文表示,此舉「支持學校全面有系統地規劃和推行國民教育,為學生舉辦更多元化、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紀念慶祝活動,弘揚和傳承優良中華文化及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直資英文中學負責國民教育的歐主任表示,現時幾乎每周都有「國旗下的講話」,有重要日子就把講話調整到符合主題,具體內容由學校自行決定,「但一定不能漏掉」。

在另一間九龍區中學任教中史科的莫老師說,教育局近年會問學生和家長是否滿意學校的國民教育程度,令學校很緊張,「所以現在我們很刻意在這些場合拍照打卡,放在網站上,給外界看我們有做事」。

任職九龍區小學的劉校長形容,如此頻繁的「重要日子」像是一種監管,不斷提醒教師要教授國民教育。「現在整個教育界已經很入腦,所有老師都自動波,任何時候都可以講出國教元素。」

「國安教育」下的政治冷感

在儀式上的新增要求外,校內課程內容也大幅改變,不斷強調國家觀念和國家安全,有受訪教師對記者形容現時做法像「植入式廣告」。

任教初中數學的馮老師說,他講到數學組合時,會先介紹中國古代皇帝「陰符」的密碼系統,教授「畢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時則講解中國數學家很早就發現該定律,名叫勾股定理。「實際教學內容和以前沒分別,只是前面硬要加插一段中國元素做開場白,才進入正題。」

任教初中世界歷史科的潘老師就舉例指,談到歐洲殖民主義擴張對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影響時,會藉此講到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提醒學生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教授香港歷史時,強調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

教育局2021年制定《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在15個科目內滲入國安學習元素,小學開始要培養國家觀念和認識《香港國安法》,初中要學習國家安全的二十個領域,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極地安全、生物安全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