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形容這種人口結構的改變,「世界在權力、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不可想像的。」
從今日老化的日本看未來更老化的台灣,暮氣又衰弱
回頭看台灣吧。如果覺得很難想像2070年時台灣的景況,那就借鏡日本。日本人口總數的高峰是2008年的1.28億人,現在掉到1.24億人,只減少了區區的3%多而已;而65歲以上老人占比為29.1%,是全球之冠。如此情況下,日本已經面對一連串的經濟社會問題:勞力不足、經濟低迷稅收減、社會活力降低、消費不振、通縮、處處空房、養老年金吃緊、老人就業增加甚或「下流老人」大增…….。
而根據國發會的推估,2070年台灣人口結構的老化與惡化又甚於今天日本的數倍(超過65歲人口占46.5%、人口比高峰期少36%.....),所以依照日本目前情況再加碼,就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台灣人口大減、結構老化時的景況,不會是太美好才對,大概就是帶著更多暮氣的衰弱吧。
不過,也不必太難過,因為「吾道不孤」,到那個時候,除了非洲人口大增外,大部份國家都是這種人口減、結構老的圖像。除了東亞鄰國都是人口減少與老化外,即使是被莫蘭視為人類歷史最重大事件的中國(人口潮),到本世紀末也是要減少約25%的人口,整個結構「垂垂老矣」,這也將提供人口增加、結構更年輕的印度,在經濟上超車中國的契機。
戰爭停了,因為沒有更多戰士
對未來的人口變化,說了這麼多喪氣的話後,莫蘭還是為大家帶來一些「正面好消息」─老化的社會與國家會更和平、更穩定、更不會有戰爭。
他說觀察許多國家與社會就可發現,隨著人口的高齡化,很多暴力衝突都失去能量─並非所有年輕化社會都充滿暴力,但幾乎所有充滿暴力的社會都是年輕的。莫蘭除了以上世紀60年代,在歐(法)、美、中爆發的學生運動與文革等為案例之外,也拿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衝突為例指出。
上世紀60年代黎巴嫩生育率是以色列的2倍,現在只有以色列的一半。因此過去一位20歲左右的黎巴嫩男性,可能是家中6個孩子中的一個 現在則只是家中2名孩子中的一個。某個角度而言,能拿起武器的年輕戰士減少,可能成為維持和平的原因,「戰爭停止了,因為沒有更多戰士誕生」。
近年許多人擔心歐洲右翼民粹興起終而以暴力扼殺民主, 這點莫蘭從人口觀點看就顯得不是那麼擔心,他認為「歐洲人可能太老了,不能上街遊行,也不能支持那些有意在國外發動軍事冒險的運動。」因此即使歐洲民主在右翼民粹面前萎縮,也不會如兩次世界大戰間那樣被暴力扼殺。
日本是未來實驗室,向日本取經讓台灣優雅老去吧
話說回來,既然長期人口大減、老化到近半是老翁(65歲以上),就該好好想想如何因應,讓台灣優雅的老去吧,依照莫蘭的建議,最佳參考指標當然是全球老化冠軍的日本,他稱日本為「未來實驗室」,多向日本取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