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還是轉身離開了!「從承擔到放下」─黃煌雄寫下一紙請辭聲明,距離他就任促轉會主委僅僅四個月又五天。
在這段極短的時間中,黃煌雄有兩個月看不到公文、發不出薪水,才「步上正軌」不多久,就發生「東廠事件」,副主委張天欽請辭,而參與張天欽一起參與「東廠打侯非正式會議」的一眾人等,除吹哨者吳佩蓉第一時間與張天欽同辭之外,經促轉會調查後也辭職或歸建,形同整組解編,但是,風暴並未止歇,除了行政院允諾調查之外,立法院也組成調閱小組,黃煌雄同意國民黨立委調閱資料,卻又與會內委員意見不合,面對現實可以這麼說,黃煌雄從年初被提名、年中就任、到如今得願請辭,一直就在內外交相迫的窘境,而把他逼入絕境的不是別人,正是提名他的蔡英文總統。
提醒民進黨,東廠事件與「黨外精神」並不相容
黃煌雄在請辭聲明中,除了摘述他一生從政曾經推動「超越政黨輪替」的重大案例之外,有兩個重點:
第一,他引述蔡英文說動他「承擔」的關鍵用語:「我是民選總統,我代表社會民意,要求你承擔社會責任」,但沒明講「社會責任」到底是什麼責任?這是他對蔡英文的尊重和示警,因為蔡英文一再強調「轉型正義的重點在和解,不在鬥爭。」很遺憾的,蔡英文的「宣示」在之前與之後的發展都證實,只是場面話一句,對於「真相、責任、公義、和解」的認知,從內涵到方法論,顯然與黃煌雄的初心相距甚遠。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他重申「東廠事件」(九一二事件),事前他一無所知,而事件所呈現的心態和觀點,與他三十多年來所堅持的「黨外精神」並不相容!
黃煌雄做為「黨外前輩」,身為後輩的蔡英文再不理解他,於提名前也該做好功課,既要請他承擔重任,又何以提名一眾與他理念基本不合的委員,甚至調動新聘的人員,亦多與他理念相左?以至於身為蔡英文最親信的夫妻檔之一的張天欽,膽敢屢屢(至少兩次)召開「非正式會議」,而張天欽之外的其他各組,情況大抵不會好太多,否則豈會淪落到看不到公文的地步?
黃煌雄早在近四十年前的黨外雜誌中就表述過他的主張:「國民黨由支配者走向競爭者,黨外由批評者走向競爭者;也就是國民黨與黨外分別由兩端走向健全化之路時,真正的民主憲政才能在臺灣得到正常的發展」,他認為「既微弱且淒涼的黨外,又只能在國民黨所特許的時間(選舉),才有機會公開向民眾講話」,揆諸爾後民進黨的「選舉路線」,在後來的三十年內,一路披荊斬棘,兩次中央執政迄今全面執政,有什麼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