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又賺錢很難嗎?專家解析四大工法,告訴你「循環經濟」到底夯什麼

2018-10-31 08:14

? 人氣

有別於傳統「原物料開採、產品製造、商品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往往造成各式各樣的廢棄物與污染;循環經濟興起意在讓經濟成長和有限資源的消耗脫鉤,強調各環節的資源使用效率,確保資源都能在工業和生態循環中被永續使用、減少廢棄物至零,是一個資源可以恢復、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81023-循環經濟系統圖(來源:截圖自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系統圖。(取自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具體而言,若想踏上循環經濟的行列,有四種途徑:其一是產品源頭的重新設計,例如選擇可再生的原料、把產品模組化方便維修和回收、增加耐用度等;其二是創新的商業模式,像是共享平台、以租代買等,用更多的服務創造獲利,而非單純販售產品;再來是廢棄物資源化,建立逆物流系統,讓廢棄物回到製造者手中,成為另一個產品的原料;最後是產業共生,增加互補性的企業之間的合作與連結。

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說明,這四種途徑本身沒有高低之分,但皆相互關聯。比如商業模式就會影響產品設計,曾經販賣燈具、且擔任過台灣飛利浦策略長的他舉例,LED燈具最貴的是晶粒,假若企業賣的是產品,那經濟誘因就來自成本越低越好,該企業很可能會使用較便宜的晶粒,進而影響到照明品質;若該企業賣的是照明服務,思維便會和上述截然不同。

20181003-循環經濟專題,台大創創加速器執行長曾正宗。(甘岱民攝)
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提到,循環經濟的精神,在於鼓勵消費者維修後再使用、以取代直接購買新的產品。(甘岱民攝)

「這個燈具不是客戶擁有的,壞掉是企業要負責、不是客戶,」曾正忠解釋,那麼企業通常會選擇使用好一點的原料,且在產品設計時將易於維修、延長產品生命等一併納入考量。曾正忠進一步提到,循環經濟的精神,在於鼓勵消費者維修後再使用、以取代直接購買新的產品,若要提供一套從客戶手中收回毀損產品並維修的服務,就會牽扯到逆物流的建立,或是不同公司之間的配合。

20181023-SMG0034-E01-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比較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俊旭表示,循環經濟的概念起源於歐洲,最早大概1960年代就有類似的想法出現,主要是針對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所做的反思。對於台灣,走向循環經濟不僅是個政治正確的選擇,林俊旭說,由於我國境內資源極度匱乏,9成以上的原物料都來自進口,必須試圖發展出讓物質資源可以一直循環使用的模式、而不是什麼都靠進口、靠別人。

「企業若沒有永續發展價值,到2030年將不復存在」

全台2萬多家沙龍美髮店裡,歐萊德的產品銷往其中的7000多家,市佔率約佔3成,至2016年底為止,已經成功外銷36個國家及地區,營業額也持續上升中。如果問葛望平,是否會鼓勵更多台灣的產業向循環經濟的潮流邁進,葛望平會回答:「你不轉型必死無疑。」他甚至預測,當今的企業若一直沒有吸收永續發展的價值,到了2030年將不復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