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又賺錢很難嗎?專家解析四大工法,告訴你「循環經濟」到底夯什麼

2018-10-31 08:14

? 人氣

台灣未來將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循環經濟」一詞開始頻繁在媒體上出現,到底為什麼企業應該這樣做?(示意圖,取自felix_w@pixabay/CC0)

台灣未來將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循環經濟」一詞開始頻繁在媒體上出現,到底為什麼企業應該這樣做?(示意圖,取自felix_w@pixabay/CC0)

聯合國在今年世界環境日揭露,在消費性塑膠產品中,高達50%僅作一次性使用;全球累積90億公噸的塑膠製品中惟有9%被回收再利用,1成送入垃圾場掩埋、其餘近8成則流入自然環境中。那些被回收的塑膠垃圾又去了哪裡?由美國學術機構共同發表的聯合國貿易分析顯示,中國自1992年起已經進口了1.06億公噸的塑膠廢棄物,2016年時更包辦全球回收塑膠總量的一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中國祭出禁廢令以後,東南亞各國無不擔憂成為下一個塑料王國,台灣的廢塑膠進口量同樣受到波及而升高,除卻引起民間對於進口管制法令的關注,如何減少、或再利用廢棄物,也成為熱門話題。自2016年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到,台灣未來將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循環經濟」一詞開始頻繁在媒體上出現,到底為什麼企業應該這樣做?

廢棄物 垃圾 資源 回收 再利用 環保(取自RitaE@pixabay/CC0)
全球累積90億公噸的塑膠製品中惟有9%被回收再利用,1成送入垃圾場掩埋、其餘近8成則流入自然環境中。示意圖。(RitaE@pixabay/CC0)

綠色理念,從一家台灣髮妝品牌說起...

今年7月,台灣髮妝品牌歐萊德(O’right)發表全世界第一支用回收PP製成的再生壓頭,花費12年的時間終於完成從配方到外包裝全面落實綠色產品。這樣的轉變絕非一蹴可幾,2002年歐萊德也只是個國外髮妝產品的代理商,在代理商的紅海中載浮載沉,因為沒有差異化,公司甚至一度發不出薪水;直到2006年,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才毅然決定自創品牌、朝綠色企業邁進。

葛望平自述,最初定下靠攏「綠色」的目標時,其實對於如何執行毫無頭緒,「我們每週一下午什麼事都不幹,就在開這個會,打破自己的框架、重新定義什麼才是真正的綠色產品。」身為一個洗髮精品牌,葛望平的團隊首先從配方著手,一一剔除當時市售洗髮精中,經常添加、卻有害人體或環境的增稠劑、染色劑等成分,從植物中萃取所需的物質,作為開端。

配方確定後,下一步就是瓶身。歐萊德先用2年的時間研發,結合PLA(聚乳酸)製成的生物可分解瓶身、以及台灣原生相思樹種子,推出「瓶中樹洗髮精」,主打使用完後埋進土裡就可以種植、不需回收;不過考慮到並非人人家中都有空間栽種植物,歐萊德去年起陸續將大部份的產品都換成100%回收PE製成的瓶身,今年已經全面更新。

究竟何謂「循環經濟」?

像歐萊德這樣使用再生PE、PEP等回收塑膠製造瓶身、以及甫推出的再生PP壓頭,「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正符合循環經濟系統中的「工業循環」最外圍的路徑。所謂的工業循環就是透過維修、再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程序,讓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最大化、最佳化。而循環經濟系統的另一個迴圈:「生態循環」,則是指透過生物可分解原料製成的產品,最後也可以回歸生態圈成為養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