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這些思想家和謀士不會像今天一樣污蔑為不愛國或叛徒,他們和今天在不同公司之間跳槽無異,不過是希望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畢竟當年的諸侯國和割據政權,還是華夏一家。若是說這些人太投機,忠誠度低也不見得,曹操故友陳宮,因為曹操的殘忍棄他而去,後來到了呂布帳下,呂布被降後,他本可以向曹操服軟保一命,卻慷慨赴死。
亂世的文人比起和平年代的文人,不僅在思想上更自由,也保住了文人的氣節,這還不是最好的時代嗎?
中國文人的毛遂自薦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很多時候,中國文人要遇知音,也需要毛遂自薦,畢竟酒香也怕巷子太深。
毛遂自薦的方式很多,有高下之分。下者,不管對方何種需求,強行推銷自己,遇到來者不拒的豪門,勉強延攬為門客,最起碼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如果沒有超群的本領,很難有出頭的日子。中者,在對方最需要某種人才的時候,找準時機,展現自己。歷史上,這類成功人士也很多,比如被譽為中華廚祖的伊尹 ,他原是有莘國陪嫁奴隸到商湯那裡的廚師,但是他有遠大抱負,不甘作奴隸,於是利用向商湯進食品的機會,向商湯分析天下形勢。商湯很欣賞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隸身份,並提拔為「阿衡」(相當於宰相)。上者,通過別人在適當時機來推薦自己。歷史上,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韓信因為在項梁帳下沒有獲重用,投靠了劉備,但是很長時間內是管理倉庫的小官,後來遇到蕭何,認為他是將才,大力向劉邦舉薦,終獲重用。
由此可見,文人的圈子還是很重要的,通過別人來推薦自己會更有說服力。今天的中國,作家有作家協會,美術家有美術家協會,如果你進不去的話,只能算是一個不入流的作家和美術家,很多機會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中國文人的艱難抉擇
今天我們熟知的唐詩宋詞大家,諸如唐宋八大家、李杜、小李杜,他們基本上都有做官的經歷,也幾乎都有政治失意時期。韓愈曾經被貶為潮州刺史,柳宗元相繼被貶永州、柳州,李白晚年流放夜郎。
文人入仕後,幾乎都會有內心的掙扎,面臨艱難的抉擇。天下畢竟不是聖賢書上描述的那般大同,當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發生了衝突,該站在哪邊?當眾人皆隨波逐流順應潛規則,你還能清醒堅持正義嗎?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了衝突,又該如何抉擇呢?
當我們知道這些兩難,也許就能理解唐詩宋詞裡那些壯志難酬、賢而被疑、忠而被謗的愁緒了。
為了愛惜自己的羽毛,入仕後的文人也許可以像陶淵明那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抑或是仿效竹林七賢縱情酒色、放蕩形骸。可是他們的歡樂縱情外表,恐怕難以掩蓋壯志難酬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