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台灣會變怎樣?半數街友不到25歲,倫敦悲歌離我們不遠…

2016-04-18 15:41

? 人氣

倫敦房價在2012年到2014年間,上漲了29%,租金上漲了6%。同期,在英國的其他地區,房價平均上漲9%(CityMetric資料)。筆者一位就讀北英格蘭地區大學的朋友抱怨,宿舍租金年年上漲6%,2012到2014三年間漲幅高達18%。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飛漲的房價,引發民間組織,社運人士及學界諸多討論 (部分討論參見〈「8年20萬戶」,可以保障居住正義嗎〉 )。研究及相關報導直指,攀升的失業率及房價,讓許多人不再有能力負擔倫敦的生活。同時,根據《衛報》估計,倫敦每年有兩萬五千戶新社會住宅需求,然而目前政府的計畫供給量僅能提供一半的需求。因而, 30至40歲的年輕人開始搬出倫敦向外遷移,在2012到2014年間的淨遷出高達25% 。

(圖/)
風雨中的倫敦一景(圖/劉大倫提供)

受衝擊族群與產業

長期關注英國住宅政策與居住遷徙者的倫敦大學教授Paul Watt(Dr. Paul Watt 任教於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其研究成果 -The London housing crisis將發表於2016年4月出刊的城市期刊Journal CITY),在今年3月份一場倫敦住房危機圓桌論壇(The London Housing Crisis: a View from the North)中,發表其研究成果指出倫敦近年住宅政策趨勢及受衝擊族群。Watt指出,近年房價高漲受惠者包括開發商,買屋出租的投資者,以及受惠於房市交易市場的專業工作者,包括會計師及律師等。不受房市漲幅影響的族群,主要為自己擁有房地產的屋主;這些族群占5-10%倫敦人口。除此之外,有超過八成的倫敦居民受到影響程度高低不等衝擊。

受影響族群包括貸款房奴,受私有租屋市場箝制的租屋者,及成千上萬在等待清單中的社會住宅申請者。Watt進一步指出,目前有七萬八千位孩童被安置在臨時住宿,這樣的臨住住所居住條件不一,且隨時需要搬遷;另外有超過一萬七千位居民被安置在遠離他們工作場所的大倫敦郊區。狀況更糟的則成為無家可歸者(Homeless man,或稱遊民,街友)。 

除了族群之外,《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2016.04.06報導,超過50名倫敦商界領袖公開簽名聯署呼籲,倫敦的住房危機是企業的一大難題。高漲的房價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嚴重威脅破壞該城市世界級的科技與創意,及其他相關產業。如果不加以解決,整個科技與創意產業鏈,包括世界一流的技術部門和創意產業,將很難招聘延留員工,並因而喪失國際競爭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